得的錢他是一分都不敢多花,前方戰事雖然已經沒那麼吃緊,但是每日的吃喝拉撒都是銀子,靠那繡花枕頭的朝廷,早就餓死了。
這些年要不是他建議恭王自力更生,軍隊早就就地遣散了。
昌國大軍來襲的時候,哪裡還能有一戰之力。
另外,從雲州運回來的紅薯、櫻桃椒還有西紅柿雖然還未完全成熟,但是做種子已經夠了,他一直讓人留意著顧家的事情,早就知道了該怎麼種了。
偷偷地在郊區的農莊開始試種了。
當然得試種,得了解產量和種植的辦法,還得大力推廣,才能讓人們接受。
範秋英還不知道這回事,看著地裡已經開始冒苗長勢喜人的菜菜們,盼著趕緊長成,好給顧佑堂送去。
又過去了半個月,房子已經封頂,傢俱啥的也已經找人打好了,還造了大炕,冬天就算是再冷也不怕。
範秋英讓歐陽慧挑選了一個好日子,決定帶著一家人從山洞搬過去。
一家人早好幾天就開始打包行李,有一些忍不住的,還偷偷的去送了幾趟。
看著屬於自己的大屋子,心裡覺得這才是家該有的樣子。
範秋英原本是安排哪一房就住在哪一房的,可孩子們一起住習慣了,還非要住一起,沒法子,只好依了他們。
現在家裡房子多,不怕住不開。
另外,範秋英特地囑咐建了一個大院子,院子裡修建了一個水池,水池裡,她打算種上荷花,養上金魚,再搬幾塊石頭放在邊兒上,閒來無趣嗑嗑瓜子看看話本子,天氣熱的時候,啃啃西瓜啥的。
到了這天,範秋英分了三撥人,一撥負責搬東西,反正都已經寫上了名字,誰的搬到誰的屋子去,不怕搬錯。
一撥負責去鎮子上的集市上買雞買鴨買魚買肉,總之,一定要豐盛。
這暖屋酒一定得辦,而且要辦好。
說起來,來這明水村一個多月了,平日裡跟村民抬頭不見低頭見,要說沒矛盾不可能,但是她也能感受到這些村民的熱忱和質樸。
而且這甭管是開荒還是建房子,都離不開村民的幫忙。
說是僱人,可是有一些熱心腸的都不在意錢的。
而且這吃吃喝喝可是最能調劑感情的,正所謂酒桌上吃好喝好了,老丈人也能變兄弟。
這種事還少嗎?
不少不是?
這還有一撥,就是給各家各戶下請帖了,不僅明水村的村民,還有鎮子上的衙役,那郭陽雖說沒有幫顧永富忙,可是也得請,誰以後沒有個求人的時候。
臨時抱佛腳是不可取的,這關係網得一點點鞏固。
在院子裡擺了四大桌,屋子裡還擺了兩桌。
她沒有那女人孩子不上桌的臭毛病,男人能吃,憑啥女人不能吃。
不僅要吃,酒也要喝。
她釀酒的地方選在了山洞,村裡人不知道,就自個兒家知道,可到底也是借了光了。
這釀酒所需要的水是就地取材,是好水,不然這酒也沒有這麼暢銷。
所以這次酒水管夠,也算是回饋了。
不說全村老少都來了,至少也來了一半。
孩子們不來,也給了自家做的麥芽糖和果醬,孩子們也心滿意足的。
酒過三巡,關係拉近了,拜乾孃的都搶著來。
範秋英嚇壞了,她可不想成為老母豬,她的兒孫們已經夠多了。
不過這難不倒這些人,紛紛搶著跟顧永富、顧永貴結拜。
還有孫子搶著認幹奶的,不成啊,那就讓俺孫子跟恁孫子也結拜吧。
範秋英咋都沒想到這一頓暖屋酒,自己的家族又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