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自崇禎九年被高迎祥佔領之後,飽經戰火,城牆早已經坍塌,境內的橋樑、官道損毀嚴重,已經十多年沒有修葺過。這樣的基礎設定,要想抵擋住建奴的進攻,無疑是痴人說夢。
史可法心中大為不快,眉頭一皺,道:“難不成依穎川侯的意思,就眼睜睜看著泗州陷落,百姓成為建奴的刀下亡魂而不管了?如果真有百姓死在敵人屠刀之下,穎川侯可安心?”
這已經是道德審判了,孫元經受不住的同時,心中也是惱火。
明朝如今都糟糕成這樣,半壁江山淪陷,千萬百姓死於兵災和饑荒,若凡事都要考問良心,估計這天底下所有的官員都要自殺贖罪了。
東林黨人最討厭的地方就是,一遇到有人和自己意見不合,就當成敵人上綱上線,來一場觸及靈魂的審判。
如今形勢都已經惡劣成這樣,孫元也沒興趣和史可法爭論,只淡淡道:“閣部,我手頭的兵馬暫時不能動,對於守住揚州,擊退建多鐸部,在下還是有信心的
。多鐸,某手下敗將,不值一提。不過,打敗了他有如何,多鐸退回京畿南,過得一年再次南下,江北百姓不又要受一遍罪。或許,朝野有很多人都幻想著我大明朝和建奴劃江而治,重現北宋初年舊事。可惜啊,不思進取的結果,最後是靖康之恥。”
“某卻不以為然,依孫元看來,這次建奴主力齊來,正是一件好事,正可聚而殲之,一舉剿滅困繞我大明朝幾十年的外患。當年濟南之戰的時候,某就有這種想法,可惜關寧軍不出力,致使建奴從天津衛北返回,從容回師東北。”
孫元站起身來,走到掛在牆壁上的那張巨大的輿圖前,用手指著揚州,道:“某有個想法,卻不知道閣部和各位將軍意下如何。我軍放棄泗州,吸引多鐸主力進攻揚州,將建奴牢牢地釘在揚州城下。然後,我寧鄉軍從泰州、高郵由東往西;秦軍由南而北;黃得功廬鳳軍由西向東,三路大軍形成一個大包圍的趨勢,包多鐸的餃子。至於北面的泗州,乃是水鄉澤國,建奴雖然很輕易拿下泗州南下,可要想從容北逃,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聚殲建奴多鐸主力這個設想甚是驚人,有寧鄉軍在,以孫元手下那不遜‘色’於建奴的戰鬥力,或許還真有可能,這個‘誘’‘惑’是如此巨大,竟叫人無法拒絕。
確實,建奴人不多,死一個少一個。多鐸這次帶了八萬人馬過來,扣除漢軍和輔兵,真正八旗兵丁也就一兩萬。如果能夠將其盡數留在揚州,一下子就消滅了滿清三成以上的兵力,對敵人而言,那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若真成了,意義可以同戰國長平之戰,白起將趙國五十萬降卒盡數坑殺,消滅了趙國所有青壯,使趙國再也不能對秦國的統一之路造成威脅相比。
對於人口眾多,如同龐然大物一樣的明朝來說,損失幾萬青壯根本就不算什麼,這些年每年因為天災餓死的壯丁都是這個數字的十倍。但滿清人口實在太少,幾萬人足以讓他們因為失血過多而虛弱下去。
戰爭,尤其是僵持不下的國戰,很多時候打的就是綜合國力,人口乃是綜合國力中的第一要素。大家都這麼耗著,直到一方將一代青年人打光為止。
底下眾人頓時小聲的喧譁起來。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