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全殲建奴多鐸部的‘誘’‘惑’是巨大的,當然,這件功勳也只有孫元能夠吞得下去,世界上也只有一支寧鄉軍。(棉花糖..大夥兒的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卻明白自家的部隊真拉上戰場,說不好就是炮灰的命,對上建奴死得不知道何等難看
。
即便是一向桀驁的高傑,在河南被豪格兩千正藍旗士卒打得滿地找牙之後,對敵人也有些信心不足。
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所以,大家都將希望寄託在孫元身上。對於史可法所言,讓所有部隊開去泗州和建奴決戰之議,都是心中不願。
孫元讓大家只需要將揚州守話的話,正合了他們的心意。能夠不去打仗死人,自然最好不好。如果孫元的計劃正的大獲全功,他吃‘肉’,大家分點湯湯水水,也不錯啊!
於是,就有人率先站出來,對孫元的計劃大聲叫好。
既然有人開口,其他人也都附和著對孫元的戰略一通猛贊,直將孫元誇成孫吳在世,將他所提議的‘誘’敵於揚州城下,聚而殲之的計劃比擬成楚漢爭霸的垓下十面埋伏。
這倒讓孫元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內心中他也知道放棄泗州,其實並不是算是什麼不得了的計劃。他之所以不肯去守泗州,其實還是不肯讓自己所領的揚州鎮暴‘露’在敵人的兵鋒之下,使得自己實力受損失。將禍水引去揚州,乃是禦敵於國‘門’之外。可想,一旦多鐸前來,揚州百姓必須是要吃苦的,卻也顧不得那許多了。
說到最後,就兩擔負守衛揚州城重任的陳潛夫和忠貫營的總兵劉肇基和何剛也同意孫元的意見,覺得還是不出兵泗州為好。
越其傑和陳潛夫前番隨孫元一道回南京告史可法的狀,順便向朝廷解釋丟失豫東和徐州之事。越其傑乃是馬士英親信,朝中有人,就被朝廷派去沒有戰火的廣州任職,算是得了個美差。至於陳潛夫,因為沒有背景,就打發回去繼續當他的河南巡按。陳大人也是沒有辦法,只能來揚州,回到河南軍中。
他這次告了史可法的狀,如今又落到人家手頭,內心中也是忐忑,也不知道史閣老會如何整治自己。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史可法不但沒有收拾陳大人,反將其收歸帳下,說是陳潛夫有一定的帶兵經驗,是個人才,若不用,可惜了。[棉花糖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不得不說,史可法這人雖然才具有限,可對於進士出身的文官卻心‘胸’頗大,有很高的人格魅力
。如果換成孫元,史閣老才不會如此重用呢!
史可法本就是一個不懂軍事,又沒有什麼主張之人,見手下的知兵之人都紛紛出言反對去守泗州,也覺得孫元和諸將的話有道理。
微微頷首:“東奴勢大,士氣正盛,此番南來,銳氣不可輕試,且養全鋒以待其斃,倒也符合兵法,就放棄泗州好了。”這個時候,他也不再提“難不成依穎川侯的意思,就眼睜睜看著泗州陷落,百姓成為建奴的刀下亡魂而不管了?如果真有百姓死在敵人屠刀之下,穎川侯可安心?”
不過,他還是道:“淮、泗、鳳陽、徐州、豫東各路退下來的兵馬還在路上,需去接應。淮河以北‘亂’成一團,本督的命令無法傳達。無法接出諸路敗軍,老夫心中不安,無論如何,還得親自去泗州一趟。各位將軍,誰願意同某走一遭?”
聽到他的話,眾人都嚇了一跳,開玩笑,多鐸的大軍鬼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殺到泗州,這個時候去那裡不是送死嗎?而且,兵荒馬‘亂’的,要想接應這麼多路兵馬回揚州,簡直就是天方夜談。
於是,所有人都將頭偷偷地低了下去,裝著沒有聽到,生怕和史可的目光碰在一起。
如此一來,在座各人中,也只有史可法、孫元、淮揚總督衛胤文和高傑抬著頭。
衛胤文是文官,又要負責派差派夫修葺揚州城防,這事還輪不到他。至於高傑,又要在瓜州統兵,也走不了。
如此一來,孫元高昂著頭,倒有點自動請纓的味道。
史可法就道:“穎川侯在軍中威望卓著,手上也有一支機動騎兵,如此,就同老夫一道去泗州吧!”
孫元一是沒有辦法,二是也想親眼看看如今的建奴究竟是怎麼回事。他手下全是騎兵,也不用擔心出意外,就點了點頭:“首輔,我手下的金雕營正好駐紮在揚州城外萬壽鎮,願往。”
有孫元出頭擔負這個困難的任務,大家都同時鬆了一口氣
。
散會之後,孫元又和史可法談了一次,問這次去泗州需要接回哪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