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弘光反有這麼個古怪的念頭。[超多好]複製網址訪問
正當他為朝中兩派官員扯皮的事情‘弄’的頭疼,甚至沒辦法和大家討論什麼時候向太廟獻俘之時,一個更大的捷報傳來。
兩天以後,王鐸的摺子送到京城,隨同摺子一起來的還有吳三桂和尚可喜的腦袋。在捷報上,王閣老得意洋洋地說,在他的指揮下,英雄的寧鄉軍將阿濟格主力圍在天平府天‘門’山上。
為了報效君父之恩,他親冒矢石第一個登陸天‘門’碼頭。同建奴‘激’戰一天兩夜之後,終於攻上天‘門’山,全殲建奴大軍,斬下了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的頭顱。
至此,江南一地的清軍已經被我大明朝徹底消滅,將再無戰事,特將吳三桂和尚可喜二賊頭顱送到留都,請陛下查驗。至於阿濟格的腦袋,寧鄉軍說另有他用,已經火速送去江北,送去揚州鎮前線軍中。
聽到這個喜報,弘光歡喜得幾乎跳了起來,如果他還跳得動的話。沒辦法,實在太重了。
當下,弘光立即召集從北方南下的崇禎朝老臣,請他們查驗這兩顆頭顱是否屬實,就好象當年皇帝派他們去查偽太子案時一樣。
尚可喜是天啟年間登萊之‘亂’時投降滿清做了漢‘奸’的,迄今已經幾十年,認識他的人並不多,因此去的崇禎老臣也認不出來。可吳三桂在崇禎末年可是北京的名人,吳家在京城本有宅子,他父親吳襄常年在場面上行走,認識他的人多了去。
一看,果然是他。
如此,已經沒有任何疑問了,阿濟格大軍已經被全殲。
五萬人馬,這可是五萬清奴的主力啊,就這麼在寧鄉軍和鎮海軍的聯手進攻下煙消雲散了。江南一地,算是徹底保住了。留都,算是徹底安全了。
可是,在摺子上,王鐸卻大噴口水,將朱大典貶得一錢不值。又彈劾他冒功請賞,****一個。這種人,如果不殺。軍心不穩,朝政不穩。不殺。弘光就是一個昏君。
這個摺子一到,引起的震動比先前朱大典的捷報到留都時更大,而且讓整個朝廷陷入‘混’‘亂’之中
。
本來,先前朱大典的捷報一到,朝中就莫名其妙地分成馬、阮和錢謙益兩派,大家相互攻擊,打得頭破血流。可老王的摺子一上,不但彈劾了朱大典,順帶著將鄭森和鎮海軍也繞了進去。說是大勝關之戰本來就是寧鄉軍的水師打的。鎮海軍不過是揀了個便宜,還好意思來獻捷,小人,小人!
這下,王鐸算是捅了馬蜂窩了。
寧鄉軍的厲害大家都是知道的,水師可是在南京舉行過一場盛大的閱艦式的。[棉花糖更新快,網站頁面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王鐸說所有的勝仗都是寧鄉水師所為,老實說大家心中都是相信的。不過。就算如此,朱大典和鎮海軍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算沒有苦勞,也疲勞了,分潤些功績給人家也是應該,這也是明朝官場的潛規則。所謂上山打獵,見者有份。如今可好,王閣老直接將這個潛規則擺在檯面上,就不能不管了。
於是,潛伏了一年多的東林黨又跳了出來,不但彈劾馬阮二人,連錢謙益這個叛徒也一起捎帶進去。
東林在經過馬士英和皇帝的聯手打壓之後。已經徹底失勢,全靠在江北督師的史可法一人支撐。可以說,此刻朝廷中的用人權和軍權都被馬士英把持,而財政權力則落到錢謙益之手,他們也不過是一群閒人。
但問題是,天下文官出東林,架不住人家人多,又把持著輿論。
於是,言官們就將開足火力上摺子罵娘。不但如此,民間的讀書人也開始鬧起來。大有將馬、錢二黨一舉剷除的架勢。
這個時候皇帝才感覺的到問題的嚴重‘性’,弘光從內心中來說對馬、錢二黨中的馬士英雖有偏愛,可也懂得需要扶一個錢謙益來平衡。所以,在朱大典的摺子送過來的時候,他還想著該如何將此事糊‘弄’過去。現在好了,東林重新發仞,這才是他最忌諱的。
如果沒有馬士英和錢謙益,他這個皇帝只怕真要當到頭了,當年高弘圖他們給弘光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
“這才真是喜事喪辦,好好一場空前大捷,怎麼就變成一場鬧劇了,百官可惡,諸臣可惡
!”一向不喜歡錶面態度的弘光天子終於忍不住口吐怨言,悲憤地吼了一句。
大約是這一聲吼得實在太響亮,當時就破了嗓子。
到了晚間,就開始發起了高燒,躺在‘床’上,再也無法視事。實際上,他也不怎麼視事。
同皇帝的氣憤不同,在王鐸的捷報送到南京之後,留都又開始了一場盛大的慶典,到處都是歡笑聲。外面的焰火,就連深宮裡也能看到。
因為前一段時間心憂戰事,飲食不規律,弘光的身子已經很差了,這一病倒就顯得分外的嚴重,一口氣吃了兩副‘藥’,也不見好。
看著滿臉病容,有氣無力的皇帝,馬皇后淚如雨下。皇帝這病還真是沒由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死因還真要記進史書,這大約是古往今來第一個因為前線打了勝仗而病故的皇帝吧?
作為皇帝的枕邊人,沒有人比馬皇后更清楚天子的龍體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就是個沒有發育完全的大孩子,根本就經不起折騰。以他的身子骨,估計也不可能高壽。
看到馬皇后哭得梨‘花’帶雨,弘光皇帝嘆息一聲,低聲道:“皇后,你也不要悲傷,朕是被外臣給氣的。如果朕有個不妥,你和你腹中的孩兒又該如何是好?”
“陛下……”馬皇后已經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弘光:“皇后你肚子裡的孩兒是個男孩朕已經知道了,將來必定是個明君,朕也相信這一點。朕現在只是擔心,若朕真的大行了,一個還沒出世的太子能夠肩負地大明朝江山社稷這負重任嗎?其他親王肯定會搞風搞雨,只怕到時候馬次輔他們會撐不住。要不,朕下一道聖旨,先冊封你肚子裡的孩兒為太子?”
馬皇后嚇了一跳,顧不得哭泣:“陛下,歷朝歷代。從未又過冊封未出生的胎兒為太子的先例。再說,陛下的骨血是男是‘女’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