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一年五月二十二日,留都南京。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更新好快。
弘光病倒了,其實他生病並不讓人意外。一個人如果胖成一座‘肉’山,成日除了吃,就是睡,每天所走的路不過百步。即便上朝也需要四個太監抬進大殿,能有健壯體魄才是見鬼了。
他這個病來得也沒有由來
。
天子活得糊塗,基本就不怎麼管事。每日早朝也就是點個卯,應個景。一座上龍椅就開始補瞌睡,至於大臣有什麼摺子遞上來,反正一句話,你們討論,有個結果之後同司禮監說一聲,批紅用印即可。反正如今的大明朝只剩半壁江山,除了打仗,也沒有什麼鳥事需要處置。
即便是打仗,軍隊派出去之後,留都這邊也做不了什麼,反正就是一個字“等。”
對於朝政,他是一個撒手派。一是本身對這種事情就不太感興趣,二是老丈人馬士英實在太能幹了。但凡朝堂之上出了什麼麻煩,只要有他出馬,沒有‘弄’不妥當的。即便馬次輔被士人罵得狗血淋頭,名譽敗壞到了極點,可弘光還是知道這個國丈乃是大明朝自張居正萬曆新政以來的又一人傑。既然他有如此才能,皇帝也了得清閒。
雖然這樣,可這次清軍傾舉國八旗主力南下,那是鐵了心要滅亡明朝。事關自己的切身安危,弘光卻不能不關心。而且,阿濟格都打到大勝關了,只要一翻過那道關口,南京就完蛋了。
江南、江北戰爭打得曠日持久,皇帝的一顆心也懸到嗓子眼處。這些天的早晨,他並不像往日那樣在御座上睡覺,而是不住口地打聽前線的戰事,但得到的回答大多是無可奉告。這讓弘光急得嘴角都生出了火癤子,他一向陽氣微弱,如今著急上火,倒是難得一見。
弘光本是一個能吃能睡之人,這段時間心中憂慮。更是吃不進東西,開始失眠。頭髮也一把一把地掉,整個人憔悴下去。
等了一段時間,正當弘光等得忍無可忍的時候,大勝關那邊終於有訊息傳來:鄭森的鎮海軍擊敗阿濟格主力,斬首、繳獲無數。如今,阿濟格敗軍正往西逃竄。覆亡只在朝夕。大勝關得保,南京得保。大明朝得保。
這個捷報乃是朱大典和鄭森聯名所上,訊息一到,滿朝歡騰,弘光一反往日麻木疲懶模樣,興奮地拍案而起,大呼:“朱大典、鄭森,無雙國士,國之柱石,擎天雙柱。(棉花糖勁節忠臣……”不啻將所有的溢美之詞都朝這二人頭上套。
可是歡喜之後,皇帝個百官心中還是有所懷疑。老實說,從天啟年到現在。特別是在袁崇渙主持遼西防務期間,所謂的大捷每年都有幾次,斬殺的建奴數目加一起都快要超過八旗總人口了。但問題是大明朝邊軍從一場勝走向另一場勝利的結果是不但丟掉了整個遼西走廊,就連整個北中國也被建奴侵佔,崇禎天子更是以身殉國
。
所以。一旦前線捷報傳來的時候,朝中君臣都並沒急著慶賀,準備等等看。按照後世的說法:讓子彈飛一會兒。
反正大勝關距離南京也沒幾里路,快馬一日就到。等看到建奴的腦袋和繳獲再說。
果然,等了一日,前線的快馬就將上千顆斬下的敵人首級送到南京。不但如此。甚至還送過來一百多個建奴俘虜。
事關重大,兵部不敢怠慢,尚書阮大鋮親自出馬查驗,一顆顆將頭顱那到手裡仔細端詳了半天,最後才肯定確實是建奴的腦袋無疑。這一點,從他們的頭髮和麵相上就能看出來,若是冒功。新剃的頭髮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
而且,為了保險,阮圓海還親自請了幾個當年在遼西當過地方官的懂得滿語的老人出馬審問俘虜,最後確定,那一百多俘虜都是正宗韃子,而且分屬於不同的旗。
阮大鋮不覺‘抽’了一口冷氣,這樣的勝利實在太大,蓋世奇功也不過如此。想當年,寧錦大捷才斬首幾級?朱大典和鄭森這一仗,相當於打了幾十個寧錦大捷。
這下,就沒有任何疑問了。大勝關大捷,確鑿無疑。
訊息一傳出,整個南京都熱鬧起來,到處都是歡天喜地的人們,到處都是喜慶的鞭炮,到處都是喜極而泣醉倒街邊的百姓。
弘光也是難得地動了感情,眼含熱淚下旨讓禮部準備一下,擇個好日子獻俘太廟,告慰太祖在天之靈。
最後,他還補充了一句,讓兵部好生款待那些建奴俘虜,想吃什麼就給他們吃什麼,務必要養得白白胖胖,若是在監獄裡死了幾個,獻俘時人數不足卻是不美。
這話讓群臣不覺宛爾,然後沒口子地稱讚弘光天子乃是仁義之君。
不過,隨著俘虜和斬獲一起送到留都來的還有一份朱大典的彈劾摺子。摺子上詳細地描述了內閣大學士王鐸在大勝關之戰時的惡劣表現,請聖明天子治王閣老臨陣脫逃,擾‘亂’軍心之罪。摺子裡,朱大典殺氣騰騰地說,王鐸若不除,那就是賞罰不明,今後還如何讓士卒心服,如何奮勇殺敵
。
這種前線急遞密摺按照規矩,並不透過布政司和內閣,擬票之後才會送去司禮監,而是直接遞到皇帝御案上。否則,只怕剛一到內閣,馬士英就會直接封駁退回。朱大典雖然是他的人,可也不能這麼‘亂’來吧?如今留都的‘亂’勁剛過,一切當以安定詳和為重,不能再生事端。
馬士英也在在早朝的時候,直到弘光將這份摺子扔出來的時候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個時候,他作為一派領袖,想要置身事外已經沒有任何可能。若不能堅決為朱總督撐腰,豈不叫底下人心冷,以後還怎麼管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