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明代霽藍,首推宣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明代霽藍,首推宣德 (1 / 2)

可以說,在整個藍釉瓷體系中,霽藍釉藍如深海,是色調最純正的霽藍釉是一種慣稱。

此前的稱謂有“積藍”、“祭藍”等,後取“霽藍”二字,在我國古典文學中象徵著雨過天晴,是非常特別的藍釉瓷器。

明代霽藍,最為後人稱道的是宣德一朝。

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

當然,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另有藍釉白花的,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

官窯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凡四字款者,均為後彷。

因其呈色穩定明亮如寶石,又被舉為寶石藍。

明代宣德朝時所燒製的霽藍釉,質感凝厚,色澤美豔,後人才會稱其為“霽青”。

現在把它與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清代霽藍釉的燒製技術,在平穩中有所提高。

單純的霽藍釉色調沉重,還加入暗刻花紋和描金彩裝飾,使器物增添富貴喜慶的意味。

霽藍釉的特徵十分明顯,首先它裡外施滿藍釉和裡白釉外藍釉者並存;

其次碗、盤口沿“燈草邊”整齊者少,多數線條彎曲,不規整;

再次,圈足施釉到底,平視不見圈足露胎;

還有,霽藍釉淺刻花紋多為龍紋,白花者龍紋少見,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為突起的立體花紋,但觀望時,似無立體感;

最後造型碗、盤常見,瓶、壺傳世品中少見。

瞭解了什麼是霽藍釉,那麼在做青花瓷的時候,順手也就把歷代一來的霽藍釉瓷器,也能做一遍。

仔細算起來,霽藍釉和青花瓷,其實產生的年代差不多。

而且都是在元代開始興盛,明代達到鼎盛,清代收尾。

元代青花是元青花,元代霽藍釉可不比青花瓷要差。

在元代,用於燒製霽藍釉瓷的進口鈷料,也是非常珍貴的。

這種鈷料髮色也尚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陶工們能燒造出髮色穩定、深沉、勻淨不暈散的霽藍釉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元代霽藍釉瓷,主要為“藍地白花”,且以雲龍紋為多見,光素無紋飾者幾乎未見。

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代霽藍釉瓷器十分稀少,且主要收藏於海內外各大博物館。

如故宮博物院、揚市博物館、神都頤和園。

國外的更多,像是小鬼子那邊的出光美術館、大坂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其他還有法蘭西吉美博物館、尹國家博物館、土尹斯坦布林的託普卡博物館、英倫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等。

民間私人收藏的元代霽藍釉瓷,則更是少之又少,寥寥無幾。

原來藏在民間的,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這個之前陳文哲遇到過,甚至還彷過。

這件瓷器通體施霽藍釉,雲龍、寶珠施青白釉。

兩種釉色對比鮮明、強烈。

主紋刻劃一條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並襯以象浮動的珊瑚枝一樣的四朵火焰形雲紋。

巨龍威武、雄壯、悍勐,騰空飛舞於萬里藍天之中,頗有叱吒風雲之勢。

可惜,這件寶物,最終以十八塊錢的價格賣了。

現在這種元代霽藍釉的特徵,十分顯著,很容易辨認。

可在幾十年前,能認出來的寥寥無幾,所以很容易明珠蒙塵。

而現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民間更加難以收藏。

從造型上看,元代藍釉瓷,造型端莊挺拔,雄渾雅緻,輪廓線條異常秀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