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諸天縱橫,從武林外傳開始> 第351章 韓非之夢,天行九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1章 韓非之夢,天行九歌 (1 / 2)

東海之濱,齊魯之地,桑海,山巔。

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和一個年輕英俊的公子相對而坐。

老者身著儒袍,雙目緊閉,看起來老態龍鍾,卻又有高山一般的凝重威勢,其身上散發出來的浩然正氣,堪稱諸邪退避,萬法不侵。

若是有修行邪法的靠近這老者,老者無需動手,只需呵斥一聲,便能讓對方自食惡果。

此人不是別個,正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為“後聖”的荀子!

荀子批判地接受並創造性地發展了儒家正統的思想和理論,總結百家爭鳴的理論成果和自己的學術思想,創立了先秦時期完備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

主張“禮法並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鬼神迷信;提出性惡論,重視習俗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並強調學以致用。

許多年前,荀子便已經把儒家掌門之位傳給伏念,隱居於此,著書立說,教育弟子。

荀子身前這個年輕人,便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年輕人有著飛揚的濃眉、深邃的桃花眼,面部輪廓彷彿刀削斧鑿,看起來文質彬彬,言語間有些輕佻,似乎很喜歡開玩笑,卻給人一種另類的嚴肅感覺。

彷彿這不是一個人,而是能夠審判一切的律法。

他就是——韓非!

韓非,也稱韓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

提出了“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循名實以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等多種21世紀也不過時的理念。

除了法家思想之外,韓非的文筆也是頂尖中的頂尖,絕頂中的絕頂。

韓非擅長用寓言故事來闡述道理,形象而生動地反映了複雜紛紜、變化萬千的生活狀態。

時代更迭、國家興亡、王侯將相、個人榮辱、征夫思婦均納於筆下,內容之廣泛、事件之紛雜、形象之眾多,堪稱先秦寓言之最。

比較著名的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

就連秦始皇嬴政,讀到韓非的《孤憤》、《五蠹》,也曾謙遜的表示:“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李斯最著名的文章《諫逐客書》中最有名的那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實際上也是引用自韓非。

原文是: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如今的韓非雖然處在求學階段,但需要的知識都已經學到,已經到了告別的時刻。

“老師,昨夜我做了一個夢。”

“哦?什麼樣的夢啊?”

“醒來的時候,我已經忘記了夢裡的內容,只是發現枕上的淚痕猶然未乾。”

“是悲傷的夢嗎?”

“也許吧,我並不知道那是傷心的淚水,還是來自於領悟的喜悅。”

“你又多了一層體會,不錯。”

“而且,我發現自己最近似乎一直在重複做這樣一個夢。”

“如果你已經忘記了夢裡的內容,為什麼會認為是不斷重複的一個夢呢?”

“因為,在夢裡,始終都有一首歌,縈繞在我的心頭。”

“什麼樣的歌?”

“無法形容的美麗,又似乎很傷感,很遙遠,又似乎很熟悉。”

“你有什麼感受?”

“聽到這首歌,我的內心就會變得很透徹,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話到此處,荀子終於睜開了眼睛,用能夠看透凡俗紅塵的目光看著韓非,柔聲說道:“所以,你是來告別的?”

韓非道:“我感受到了一種召喚,也許,我該出發了。”

荀子眼中閃過幾分不捨,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個“好”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