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寶有辨別能力,當然恨不得把店內名作“一卷而空”。
這首先是不切實際的。再有,貪心應該有個盡頭。
另外的客觀事實就是,無論是古董還是名畫,都是物以稀為貴。
不必多說。鄭曉寶對這些名畫古玩,肯定是愛不釋手。
花了三十元、六十元,買了兩幅不同平尺的,齊白石老先生的花鳥畫,他走出了店鋪。
找個沒人的角落,他把兩幅畫作立刻送入了空間:這兩幅畫,幾十年後的價格是幾千萬,合起來過億。
以這樣的形式,他先後購買了吳冠中、黃賓虹等人的幾幅畫作。價格不用說,說出來都是令人驚掉了下巴。
後世會是怎麼價格?
真品肯定是難得一見。這些名家畫作網印畫的價格,已是數千,乃至上萬。
買了幾幅畫,他到附近的小飯館裡,點了一碗牛肉麵。
交了三毛五分錢和三兩糧票後,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擺在了他的面前。
先把上面四五片厚牛肉吃下——這幾片夠後世的拉麵店一二十碗牛肉粒的量了,他再把麵條連湯帶水地送進肚裡。
吃飽之後出了一身汗,他休息一下,再走去逛逛古玩店。
淘換這個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這時候還沒有大量從中原過來的“商、周”青銅器和大寶劍、越王劍、吳王鉤,但對於真假鄭瓷、明代官窯瓷盤,也需要仔細辨別。
逛了許多店鋪,花了一百塊錢多點,買了認可一支的鄭龍泉窯膽瓶、一支同期民窯梅瓶,鄭曉寶表示很滿意:以後,這些可以陳列在書房中。
用舊報紙包好了這兩樣物品,鄭曉寶正要走出這家店,卻被櫃檯上的一摞舊書籍吸引住了。
暫時把報紙包放在一邊,他從這摞書冊中抽出一本翻看。
冊頁古舊發黃,上面有一些像是天書一樣的字元,另有幾張不同手勢的配圖。
這不是道家篆書,而是琴學圖譜。
鄭曉寶瞭解一些,但對此並不精深。他只是覺得琴,以及相關它的一切,都是古奧、神秘的,令人崇敬。
“小夥子,你會彈嗎?”
這聲音傳來,鄭曉寶扭頭看去。只見一位面貌溫和的,大約六十來歲的老者,正笑眯眯的看著他。
鄭曉寶的大腦中,有這個世界的豐富儲存資訊。面前的這位老者,就是後世名揚天下的大玩家。
“您好,我只是喜歡而已。”鄭曉寶恭敬回答的同時,不禁握緊了手中的冊頁。
“能不能轉給我?”大玩家笑呵呵地問,“我妻子學琴,我給她找一些相關資料。”
他妻子學琴,他自稱“琴奴”,這是早就有的事。找資料是藉口,他想要買下這本書冊,回去獻給夫人才是本意。
面對這樣的大玩家,鄭曉寶肯定不能“輕易放過”。略有遲疑,他看著大玩家不語。
把鄭曉寶拉到一邊,大玩家低聲說:“給你指個好物件兒,你就把這本書冊‘勻’給我,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