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公孫瓚剛剛得到訊息,他派到袁術軍中的弟弟公孫越因助孫堅攻打周昂,雖然攻破陽翟,陣殺周昂,自己卻在戰鬥中被流箭射死。
公孫瓚勃然大怒,道:“吾弟之死,禍根在於袁紹。”如果袁紹不派周昂奪取孫堅豫州,孫堅就不會攻打周昂,袁術就不會派公孫越相助,公孫越就不會死,因此禍根是袁紹。於是公孫瓚向朝廷上疏陳述袁紹十大罪名。
第一樁罪名是招來董卓、造為亂根;第二樁罪名是不救天子、獨自逃亡、背上不忠;第三樁罪名是討伐董卓而不告父兄,至使袁隗、袁基被殺;第四樁罪名是割剝富室、收考責錢、荼毒百姓;第五樁罪名是脅迫韓馥、奪取冀州、矯命詔恩、亂任官吏;第六樁罪名命崔鉅業攻鈔郡縣;第七樁罪名是因讒言殺害虎牙都尉劉勳;第八樁罪名是因原上谷太守高焉、原甘陵相姚貢不出錢財而將其殺害;第九樁罪名是袁紹生母低賤卻竊據重位、損辱袁家;第十樁罪名是派周昂竊奪討董有功的孫堅之豫州刺史。
又說得到袁術書信雲“紹非術類也”,即袁紹不是袁家種。最後總結“紹之罪戾,雖南山之竹不能載”,公孫瓚是“奉辭伐罪”。
十日後,公孫瓚大軍從東光出發,兵分三路,右路軍由鄒丹帶領,攻略安平、鉅鹿;左路軍由田楷帶領,攻略平原、清河;中路軍近三萬由公孫瓚親領,直線往鄴城進軍。
公孫瓚攜大破黃巾之威,兵威極盛,冀州諸城多背叛袁紹投奔公孫瓚。袁紹大懼,將渤海太守的印綬送給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派他回去斡旋求和,公孫範答應的好好的,到了渤海接管郡中大權後,就將親近袁紹的官員全部驅逐,整編渤海郡兵、領兵數千以助公孫瓚。旬月之間,袁紹的控制地盤只剩下了魏郡,可謂風雨飄搖、危如累卵。
公孫瓚屯兵清河東武城,大會諸將,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激勵諸將道:“破袁就在反掌之間,爾後渡河掃平袁術、劉表、曹操之流,如泰山加之雞卵,蕩平乾坤、再興漢室之日不遠矣!”諸將一片歡聲。
趙雲卻私下裡對劉備道:“薊侯驕而自滿,輕視勁敵,雲深憂之。”
田豫更直接道:“袁本初看似勢窮,然而其根基未動,精銳盡在,其勢如蓄力引弓,豫聽聞其麾下有沮授、田豐、審配等智謀之士,又有麴義、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驍勇之將,實乃大敵,薊侯如此輕視,必遭敗績,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明公應早作打算。”袁紹接冀州牧後,原韓馥帳下猛將如張郃、高覽等都投奔了袁紹。
劉備道:“國讓有何妙計助我脫身?”
田豫道:“豫聞黃巾餘賊復起於平原、濟南、泰山諸郡國,明公何不託辭黃巾威脅薊侯後路,請求領兵擊之,而後用心經營青州,坐觀中原戰事,一旦有變則提兵出泰山,或下琅琊,進窺兗、徐之地,進退皆有據也。”
劉備大喜,道:“此計大善!國讓真留侯之儔也!”
初平二年,即西元一九一年,十月底,公孫瓚進屯磐河,以嚴綱為冀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悉改置郡守縣令等。田楷軍隊駐紮在平原、清河,位於黃河以北,主要任務是防備袁紹的盟友東郡太守曹操、濟北相鮑信等,保護公孫瓚側翼。劉備則被任命為平東校尉,領兵兩千,渡河南下,攻擊袁紹所置青州刺史臧洪,並防止青徐黃巾餘部北上。
袁紹在鄴城集結軍隊,厲兵秣馬,準備迎擊公孫瓚。
河北大戰將起,中原再次起烽煙,袁術與袁紹反目後,與公孫瓚結盟;袁紹則與劉表結盟。孫堅已破周昂,佔據豫州西部,袁術令孫堅進擊劉表。孫堅軍精銳無比,大破劉表大將黃祖於樊城、鄧縣之間,進圍襄陽。劉表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授軍,黃祖率軍想要返回襄陽時,孫堅迎擊,黃祖敗退,逃入峴山。孫堅乘勝連夜追趕,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用暗箭將孫堅射死。
益州牧劉焉以張魯為督義司馬,以張脩為別部司馬,合兵掩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絕斜谷閣,殺害朝廷使者,又殺犍為太守任岐及校尉賈龍等,威福日盛,有不臣之意。
遼東太守公孫度東伐高句驪,西擊烏桓,均大勝,於是分遼東為遼西、中遼二郡,各置太守,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製,郊祀天地,藉田,乘鸞路,設旄頭、羽騎。
朝廷名將朱儁被董卓任命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儁與關東群雄通謀,見關東內部生亂,無力支援自己,怕董卓襲擊,遂南下逃到南陽。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儁聞訊,率兵還洛陽,將楊懿趕走,因洛陽殘破,無法立足,遂東屯河南中牟,一邊自行募兵,一邊移書州郡,請求關東群雄派兵協助以討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謙上表請求以朱儁行使車騎將軍之職,派精兵三千助之,其餘州郡也都給了一些兵卒。朱儁聚眾萬餘人。陶謙已與公孫瓚結盟,與袁紹集團對立,袁紹此時還自稱車騎將軍,陶謙此表目的是噁心袁紹,潛臺詞是朱儁天下名將,可任車騎將軍,你袁本初算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格任其顯職?
劉備與田楷在平原分手,渡過黃河,到達高唐,卻見高唐冷落蕭條,人煙稀少,宛如鬼城,與當日他為縣令時的繁榮宛如天塹。一問縣裡倖存的百姓,卻是黃巾陷城後,惱怒劉備抵抗,殺戮甚重,百姓四散。劉備悲不自勝,淚如雨下,拔刀斫地,發誓道:“不破黃巾,誓不為人!”。
縣城零落,劉備派關羽等將領四出,至鄉間募兵。這個秋天青州莊稼歉收,老百姓飢餓不堪,所以跟隨黃巾餘寇作亂得極多。關羽等花了六七天才募得數百人,雖然年紀都在二三十歲,但個個滿臉菜色,骨瘦如柴。
劉備沉思一夜,仍舊決定對軍隊進行整編。他南下時,公孫瓚給他的軍隊是兩部四曲,兩千多人。陳祿和趙靖是公孫瓚的親信,又被公孫瓚任命為兩部之軍司馬。四個曲軍侯中也有兩人是公孫瓚從其他部中調撥任命。能夠完全聽從劉備指揮的軍隊不到一半。
劉備不是個拖泥帶水的人,他當即召來陳祿和趙靖,開門見山,剖明心志,誠懇地道:“長運,子平,備與薊侯相交多年,互為知心;備在高唐失利於黃巾,薊侯破黃巾為備復仇,並以兵助備,此大恩也。大恩不報,非人也。然,薊侯得志輕敵,倉促南征,備料其必敗,諫之而不聽,留之則無益,故請命渡河經略濟南、樂安,目的是為薊侯留一條後路,威脅袁紹側翼。這才是備報恩之道。如今,黃巾十幾萬復起於河濟之間,大敵當前,備欲整軍齊兵,以提高戰力。二君若願助備,則可任一曲軍侯,若不願共事,備也不勉強,仍可繼續留任軍司馬。請二君詳思之!”
趙靖聽完後勃然大怒,一躍而起,喝道:“劉備!吾敬你是個英雄,不料你前腳別過薊侯,後腳就背主自立,真小人也!吾安能與你這等不忠不義之人為伍!”拔劍要來刺殺劉備。
關羽冷哼一聲,長矛橫掃,將趙靖打翻在地,耿奇早率親兵將他綁了,趙靖罵聲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