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按照國家博物館的規劃,這種小禮品今後應該會普及開來,算是給遊客們的紀念品。”
“另外印刷版的《永樂大典》則會進入紀念品商店和國博官網商城,售價不會很貴,只要保證國博不會虧本就行了,到時候遊客們可以按需購買。”
王通見狀又看了眼手中的無印版《永樂大典》,小心翼翼的將兩本書放到了張瑩的挎包裡。
這可是《永樂大典》發放的首批無印版筆記本,紀念意義極高,哪怕是放在書房裡也是個不錯的小藏品。
待王通收好書冊後,朱祁鎮便繼續帶著這對小情侶走向了下一處展櫃。
早先提及過。
《永樂大典》這部曠世鉅作足足有兩萬多卷一萬多冊,這個龐大的數字註定了它的目錄索引同樣不會是個小數字。
實際上。
《永樂大典》光目錄便有整整六十卷,也就是三十多冊書。
除了首捲上記錄著王通此前看過的序言之外,剩下那些索引的內容都相對有些枯燥。
當然了。
這裡的枯燥只是從閱讀角度得出的感受,對於解析《永樂大典》的史學家來說,這些目錄的價值就顯得很高了。
“根據金陵大學翁同教授團隊的匯總,目前我們已經基本上確定了《永樂大典》中每一部所對應的內容。”
朱祁鎮與王通張瑩始終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很有風度的一邊引路一邊做著介紹: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多個方面。”
“譬如話本、雜劇主要記載在卷13542至14003,戲文一百零二種,雜劇兩萬四千多則。”
“詩詞方面則主要分佈在卷3453到卷4355之間,跨度接近一千卷,發現有諸如王維、韋莊、王貞白、李群玉的作品,其中很多詩詞都沒被康熙年間編纂的唐代詩歌總集《全唐詩》收錄。”
“目前這些詩詞已經匯錄到了文化部的檔案中心,接下來會逐漸對外公開揭秘,其中有部分詩詞應該也在今後幾年陸續新增到中小學生的教科書裡。”
“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資料還是.史料以及古代科學——準確來說,是古代的工學與醫學。”
聽到朱祁鎮這番話。
張瑩頓時來了興致:
“朱先生,您詳細說一說唄?”
“沒問題。”
朱祁鎮痛快的點了點頭:
“沒問題,咱們一步步來吧,先從史料說起。”
說話之間,朱祁鎮停在了一處展櫃邊,指著展櫃內說道:
“古代的史料一般可以分成很多個類別,譬如說有關古代政治制度的匯總文獻,還有史官所寫的史料,以及地方的方誌等等。”
“廣義概念上的史料在永樂大典中足足佔據了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光是方誌就超過了兩千多種。”
“例如咱們面前的這個展櫃裡存放的便是《梁益集志》,一共7冊14卷,記載了雲貴川及部分陝甘地區從東晉時期到明代以前的各類資料。”
“其中有人物傳記、地理志以及編年史等要素,如果短期內沒有其他考古新發現,這本《梁益集志》應該會成為華夏時間跨度最長的地方誌。”
“當然了,這樣說起來有點空泛,我找個例子給你們看看吧。”
只見朱祁鎮左手手掌在空氣中微微一晃,一冊《永樂大典》便出現在了他手裡:
“在這冊《永樂大典》被發現之前,史學家對於古滇國的誕生一直持有爭議。”
“有些人認為古滇國的出現與中原有一定關係,而有些人則認為古滇國是當地自發形成的文明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