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帥原本早就要向君上報喜,但是楊么帶領賊人殘部,尚未被剿滅,蜀地各處,也有零星亂賊作祟,所以稍稍延後了一些。”
宋行風的副手名為衛振,他陪伴在周銓身邊,與周銓一起走向前方的軍營。
“宋行風自己人在哪兒?”周銓不動聲色地問道。
他在接到宋行風攻取成都的訊息之後,只在洛陽稍待,便開始行程,趕往成都。
這是他的習慣了,每控制一塊新的地盤,總要親自前去,一來越過各級官員直接瞭解當地的情況,二來也是讓新納入統治之地的百姓知道,誰才是真正的領袖。
不過蜀道甚難,他一路又行得不快,故此足足花了二十天,這才趕到成都。
出來迎接他的不是宋行風本人,而是宋行風的副手衛振。
周銓很清楚衛振的履歷:龍川別院學堂畢業,參與過遼陽之戰、第一次河北戰役、流求剿匪戰,後來去了日本,原本是宋行風的上司,但是宋行風在日本表現出色,於是他反而成了宋行風副手。
這人其實也是一個人才,可惜了。
周銓心裡暗歎了一口氣。
衛振並不知道周銓所想,他老實回答周銓方才的問題:“宋軍帥得知楊太的行蹤,親領精銳去擒了,想來很快就會回到成都。”
周銓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
第七軍的軍營倒還保留了一貫的風格,周銓四處巡視一番後,覺得很滿意。衛振見他原本有些繃的臉漸漸緩了下來,心裡莫名的緊張也沒有了,開始向他彙報起在這邊的一些工作。
鐘相在蜀的這些時間裡大肆搜刮,因為宋行風奇兵突至,他還來不及將物資轉移,就被第七軍繳獲,雖然此前已經報過大略給周銓,可那時畢竟還沒有統計清楚。
現在衛振報出來的數字,讓周銓都大吃一驚:“這麼多?”
旋即他嘆氣道:“蜀地百姓受罪了,這些都是民脂民膏,鐘相輩口口聲聲說是要等貴賤均貧富,實際上不過是為個人私慾,朝中的正人君子,和鄉間的造反蟊賊,本質都是一樣的啊。”
這話別有所指,中不過衛振沒有聽出來。
當夜周銓便宿在軍營之中,只不過到了傍晚時分,他聽得外頭有聲響,緊接著,侍衛前來稟報:“宋軍帥回來了,他特來求見君上!”
宋行風出去清剿楊太殘餘,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很順利,楊太等人躲入了深山老林之中,他雖然數次咬住對方的尾巴,可最後還是讓楊太逃脫了。
好在經此次清剿,楊太只剩餘百餘人,已經沒有能力興風作浪,接下來的事情,交給鄉丁民壯便可解決。
他聽說周銓來了成都,不等全功便往回趕,因此此時才到。
他知道周銓的習慣,只要是出外作戰歸來回報,哪怕是深更半夜,周銓也會起來接見,因此相當篤定地等在門外。
不一會兒,便看到周銓出來。
兩人自上次見面分開,也有小半年時間了,周銓顯得略有些憔悴,也不知道是旅途疲勞,還是日理萬機造成的。
宋行風行過禮,向周銓稟報自己清剿楊太之事,都是他在說,周銓只是聽,待他說完之後,周銓淡淡地道:“如今楊太已經是一小撮草寇,不值得我派大將去清剿,行風,你要做好準備,下一個目標是大理。”
宋行風一愣,然後道:“君上要伐大理?”
大理段氏與周銓的關係不錯,當今的大理王段和譽,許久以前就與周銓結識,此後雙方往來不斷,那位發現胡洲的胡靜水,便是段和譽推薦給周銓的。
但現在,周銓卻在毫無徵兆的情形下要對大理下手!
“未必會伐,我會派使者去大理,令段和譽去應天府見我。若是他識進退,那麼自然不須動刀兵。可是若他不識好歹,不知道天下大勢,那麼……我也只能翻臉無情了。”
周銓說到這,慢慢踱了兩步,又對宋行風道:“行風,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逆之者亡,順之者昌。我華夏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夠阻擋其程序的,便是我也不能。我如今還能起的作用,就是儘可能引導這大勢,讓它在前進之時為華夏多留幾分元氣,少損一些力量,你明白我的意思麼?”
宋行風只覺得這話語之中,似乎別有含義,但仔細琢磨,又象只是平常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