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那個涅槃之火不是即時烹飪出一枚精靈蛋,而是需要文火慢烤嗎?
沒過多久,6輛大巴車魚貫離開崇火教總社,駛入公路,一路向東,駛向將近370公里外菸墨市轄內的白銀山。
大約下午4點多,大巴車們來到了白銀山腳下的白銀鎮,這裡是出發去往白銀山登山前的最後一站,再往後就是荒蕪人煙的山野了。
已經有來自兩名煙墨市的野生精靈巡護局的巡護員等在這兒了,他們是崇火教與煙墨市精靈中心溝通協調的結果,既是嚮導員,也是監督者。
100多人,將鎮上本就不大的兩家旅館擠得滿滿當當。
實在沒有多餘的房間,小路也不得不和其他三名女教徒湊合一間。
自認倒黴的蘇謙只能帶著炎離的精靈球,跑到野外去對它進行投餵晚餐。
晚上回來時,蘇謙聽小路說,孔教授又和崇火教的高層大吵了一通。
因為按照典籍中的記載,古時候的信徒都是借宿在白銀山裡,然後第二天天沒亮就開始登山,才能在日出時到達祭典的位置。
借宿在白銀鎮的話,顯然做不到這些。
而根據崇火教高層制定的計劃,明天將在早上6點出發,步行登山大約7個小時,到達兩位巡護員給出的疑似祭典舉辦場所。
舉行祭典約兩個小時。
下山的速度能快些,這樣勉強能夠在日落前回到白銀鎮。
整個計劃,充滿了敷衍和作秀,只是套了一個古代祭典儀式的軀殼,核心卻只是對外宣傳的材料罷了。
按照這個計劃,孔教授僱傭小路的目的,野外露宿和走夜路的危險又一下子消失了大半。
搞得小路都有點兒愧疚了。
蘇謙倒是不以為然。
孔教授的那個方桉,也太理想化的苦行僧式祭祀了,放到現代社會,有幾個人願意刻意去吃那份苦啊?
《踏星》
而且古代的時候,大概連這個白銀鎮都不存在,六百年前那群虔誠的信徒,在這兒開始就是露宿了好麼?
現在都快12月了,跑未開發的山上搞野外露營,也不怕凍死個人。
在這件事上,蘇謙支援崇火教制定的方桉。
11月18日上午,天矇矇亮,崇火教的眾人出發了。
祭典人群排成整齊的佇列,穿著同一的白色長袍,各色火焰在衣袂間跳躍,低聲的禱告與讚美的詩歌匯成悠揚的海洋。
各色旗幟與經幡迎風飄蕩,鳳王的凋像在隊伍中託舉起來,迎著初升的朝陽,展翅欲飛。
這一切,都彷佛回到了600年前,那個鳳王棲息於天青山的年代。
稍稍有所不同的是,這次除了有攝像師全程跟拍,負責安全護衛的也不再是崇火教的教徒,而是被僱傭的私家偵探。
走在最前面帶路,兩名身穿紅黑色巡護員制服的巡護員,更是無聲的彰顯著時代的變革。
比凋形態的蘇謙站在樹枝上,望了眼走在隊伍中間駐著柺杖的金焰司空昕,他身後那名教徒手中託著一個精緻的木盒。
蘇謙知道那裡面裝的就是在鈴鐺塔曾經見過一次的虹色之羽。
目光漸漸移動到走在隊伍後面的小路身上,鳳王炎離就藏身在她腰帶上的那枚精靈球裡,默默旁觀和傾聽著這場跨越時空般的祭典。
“哎,炎離還想不起什麼的話,那可真沒什麼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