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你的電影要求真實,所以你親自表演危險動作,不用替身。如果我也這樣做,就可以讓你的電影更加真實。”
“可是這個動作很危險,你沒有必要冒險。”
“我不怕。”
“這不只是怕不怕的問題,萬一出現意外有可能會毀了你。”
“我相信你。”
吳龍沉默,他在考慮要不要絲佳麗冒險。
“我也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我不要要表現出演技,也要表現出膽量和敬業。我要告訴世人,沒有你,就沒有我成名。但我的成名,我自己也努力在付出。而不是隻藉著你的熱度。”
“好!”吳龍同意。
“謝謝你,龍哥。”
“不,應該是我謝謝你。能做到你這樣的女影星,不多。”
既然絲佳麗不用替身,那就要重新設計鏡頭,要讓觀眾確確實實看到吳龍和絲佳麗是真實拍攝。不用替身也不用綠幕。
經過商量和實驗,決定捨棄吳龍的正面鏡頭,把正面鏡頭給絲佳麗。吳龍趴在直升機的滑橇式起落架上救人,知道吳龍功夫厲害的人都能接受吳龍輕易做得到,不必使用替身。
可像絲佳麗這樣的演員,觀眾們很難相信不用替身。就算不用替身,也很難相信不是在綠幕拍攝。
通常做法,就是綠幕背景下拍絲佳麗被吳龍拉著手臂吊在空中。後期合成背景,下方就是七英里橋和海面。
吳龍讓道具師做了個拍攝滑軌,安裝在直升機右側艙門外,與直升機成縱向平行。滑軌還要能像指標一樣轉動,假設攝像機在九點鐘位置,滑軌能將攝像機沿著鐘錶周圍數字移動,到正上方十二點位置,再到三點鐘位置。
同時攝像機可以在滑軌上前後移動和轉動。攝像機在滑軌前端,可以近距離拍攝吳龍的後背,拍攝到斜下方轎車上的絲佳麗。
攝像機後移到滑軌後端,取景範圍變大,可以拍攝到前方橋斷之處,給觀眾知道時間不多,情況很緊急。
這樣的視角,近似於第一人稱視角。只不過角度上有些斜偏,方便拍攝到絲佳麗的表情。
如此一來,就可以用這臺攝像機拍攝一個長鏡頭,減少質疑,也增加真實和代入感,更讓畫面看起來更驚險。
因為動用了直升機,為了保證安全,無法在直升機附近使用無人機拍攝。萬一無人機碰到直升機的螺旋槳,那就出事故了。
為了讓觀眾知道趴在直升機滑橇式起落架上的人是吳龍,在吳龍抓不絲佳麗的手臂時,他有一個失手滑落的動作。這個動作讓他險些從起落架上摔下去。
也是這個動作,他雙腳勾住起落架,上半身下墜,斜後上方的攝像機就可以拍到吳龍的臉,證明起落架上的人不是替身,而是真的吳龍。
同時設計這樣的動作,可以讓觀眾感到驚險。
唯一的麻煩就是,這樣的動作很危險,稍微不注意,吳龍有可能真的從直升機上摔下去。
吳龍讓大家不必擔心,他有功夫摔不下去。馬戲團有類似的表演,雜技演員都不會摔下去,他更不可能摔下去。
除了這個驚險動作,還有一個驚險動作。就是第二次抓不住絲佳麗的手臂,直升機下降,距離地面很近。
這個動作也很危險,一個不小心,如果直升機降得太低,吳龍就會直接撞到地面。這種視角下,可以更讓觀眾感覺到貼地飛行的驚險刺激感。
只是,這樣對直升機飛行員的要求更高了。
好在吳龍參加過特技飛行,認識了很多特技飛行員。其中就有直升機特技飛行員,對方表示這很簡單。
經過測試對方的技術,確實很牛。
而對方也表示能參與吳龍的電影拍攝,他很高興。吳龍更表示,會在片尾特別鳴謝中,出現他的名字。
商量好後,並不能馬上開拍。道具師要做滑軌安裝,直升機特技飛行員也要和羅斯演練配合。
車速多少,直升機的飛行高度是多少,都要先做無人測試和練習。就是吳龍沒有趴在直升機的起落架上,絲佳麗也沒有站在轎車上。
直升機和轎車,都要在七英里橋上做實地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