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候,李斯科已經坐上了去紐約的飛機,同行的還有師兄哈斯。
這次的目的當然是一年一度的文學俱樂部集會了。
每年在六月底七月初的時候,所有俱樂部成員都會放下手裡的工作,集體到紐約一起聚一聚。
這個聚會從俱樂部開辦開始,就一直沿用著,沒有一次取消過。
這也是每年俱樂部最熱鬧的時候。
每個成員都會來參加,無一例外,因為俱樂部規定,缺席三次就會被開除出去。
文學俱樂部的成員遍佈整個世界文壇,有小國家的宣傳部長,有世界一流出版社的老闆和編輯,有各個黨派咽喉渠道的負責人,好萊塢編劇工會的公會長,還有很多名聲顯著的報社主編。
可以說這裡聚集了整個亞洲,美洲全部的頂尖文學人才。
在這裡,不管私下裡有什麼矛盾,都要笑眯眯的打交道。
李斯科在剛剛追隨自己的導師的時候,就自動加入了這個文壇上的龐然大物,而且還是裡面的翹楚,因為伯曼爾可是這個協會的發起人。
之所以說,李斯科在美國一般不會有人為難,就是因為背靠這個俱樂部,這裡的人單個拿出來或許並不起眼,甚至只能說稍微有一點權勢,但是集合起來的力量和渠道,那可是大得驚人。
要知道,連白宮新聞發言人都是這裡面的一員。
俱樂部的人種也很多,亞裔是很小的一部分,英裔和美國白人勢均力敵,猶太人也是很小的群體。
哈斯坐在飛機上倒是春風得意,要知道前幾年,哈斯每次都像一個鵪鶉一樣,基本盡力在隱藏自己的存在感。
因為他是導師口裡不爭氣的存在,他害怕看到導師對自己恨鐵不成鋼的目光。
看好哈斯的人有很多,要知道在李斯科出道以前,哈斯是整個文學俱樂部裡,寫文章最有靈氣的一個,整個文學俱樂部都覺得大家後繼有人,殷切的期盼著他能有所成就。
所以哈斯這幾年過得很不順,蠱惑他走暢銷道路的經紀人被整個文壇封殺,害的哈斯的書基本找不到出版社,還好那個經紀人自己有實力,聯合了很多三流出版社,資源整合,才能順暢的出版。
哈斯的每次新書上市,大家雖然礙於一個俱樂部的情面,不去打壓,但是基本也不會去宣傳。
今年上飛機前幾天,哈斯得到了導師的郵件回覆,對他恢復了靈氣的轉型大讚不絕,導師開心的給自己所有的老友去了信,讓他們點評哈斯的這本《搭車的女人》。
大家的評價都出奇的高,他們很開心哈斯能走回原路,這下俱樂部可以用兩隻腳走路了,李斯科和哈斯可以一起撐起這個聚會的門面了。
哈斯的自成一派的寫法,讓大家都刮目相看,沒想到寫了一部分愛情之後,居然能把這個題材和嚴肅融合在一起成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有些老前輩甚至想著要不要也把自己的弟子扔進暢銷書裡打磨一番,說不定也能有所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