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月二十一,這個月還有九天,但張景只剩下二十多個銅錢,沒有錢去青樓吃香的、喝辣的,他坐在院子中複習《論語》註解。
日上三杆時,張文星和劉三運來到張景獨居的小院:“近期老夫人和大少爺要搬到黃縣,二少爺,老夫人和舅老爺還有大少爺商量後決定......”
張來福有二子一女,張體元的生母是張來福的正妻劉氏,他是嫡子。
三十來歲的張體元是貢生,三年前,家裡花了很多錢上下打點,給張體元在蓬萊縣謀了一個八品官,張體元是蓬萊縣主薄,他是縣令周文春的副手。
上個月,張體元升任登州府黃縣知縣,劉氏準備舉家搬到黃縣,她決定和張景分家,把張景徹底從張家踢出去!
張來福生前是登州府頂級的糧油、布匹商人,他在登州城、登州府福山縣、黃縣的縣城都有多家或十幾家店鋪,張來福在登州府福山縣和蓬萊縣還有數千傾田地。
張家有很多銀子,但劉氏只分給張景三百多畝收成不好的旱田,張家在蓬萊縣的旱田,一畝地小麥的產量平均不到一百斤。
好在,劉氏把張景住的這個小院分給張景了,張景不是無家可歸,還不錯!
三百多畝旱田一年的租子不到一百兩銀子,張景嘆了一口氣,以後我這個新鮮出爐的小地主只能靠每年不到一百兩銀子的租子生活,他母親的!
在張家,張景是地位比較低,人權不多的庶子,對於劉氏的決定,張景只有同意的權利。
一個小時後,張景跟著張文星和劉三運從南門出了府城,他們往奇山村而去。
劉氏分給張景的旱田在離府城二十里的奇山村,張景去接收那三百多畝旱田,他去和租田的農民(佃戶)見個面,張文星是張家的老人,他對張來福非常忠心!
張來福只有張景和張體元這兩個兒子,雖然張景是張來福的庶子,但張文星對張景也很尊敬,所以,他親自送張景去奇山村。
明朝初年,官府在煙臺山邊建奇山守禦千戶所,並派軍人駐守,明朝中葉,軍方把奇山千戶所裁撤了,軍人撤走後,奇山所城處於閒置狀態。
登州府的治所在蓬萊縣,蓬萊縣的縣城慢慢地擴建為府城,蓬萊縣不少村鎮臨海。
十多年前那是一個夏天,特大臺風突襲登州府蓬萊縣,無數人受災,當時,官府把很多無家可歸的人安置到奇山所城,慢慢地,奇山所城變成了奇山村。
這十多年,張來福買了很多農田,奇山村的農田大都是張來福的,生前,他是蓬萊縣最大的地主。
出了府城,張景扳鞍上馬,他策馬往前走,張文星驚了一下:“小少爺,你竟然會騎馬,這怎麼可能?”
剛才,張景聲稱他會騎馬,看著張景長大的張文星不相信張景會騎馬,但事實勝於雄辯,張景真的會騎馬,張文星揉了揉眼,他驚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