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二毛籍貫軍官的抗議,大毛籍貫的軍官寸步不讓!
沒辦法!
房子太緊缺了!
錯過今天這個,下一個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在房子推向徹底商業化之前,毛熊房子一直不夠用。
幾十年前,玉米大叔為什麼要在毛熊各地興建了一大批5層樓高的小戶型簡易住宅樓,又稱玉米大叔樓,就是為了解決居民的生活居住問題。
雖然到了九十年代,被玉米大叔驕傲的象徵的住房,成了低收入困難戶的象徵以及低端簡陋、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但不可否認,在五六十年代,他解決無數老百姓住房問題。
因為在玉米大叔之前的慈父時代,雖然興建了很多裝飾繁複、空間寬敞的高階住房,但那是給政府高官、知識分子提供的。
普通百姓只能住在公共廚房和公共衛生間的筒子樓裡。
但就是條件一般、生活不便的筒子樓,也不是想住就住的。
在當時,即使是首都莫斯科也出現了大量棚戶區,就和內地很多城市一樣,無數人只能幾代人擠住在“老破小”的房屋中。
據說,玉米大叔剛剛上臺的時候,經常出現高層領導幹部因爭奪住宅大打出手的情況,住房的匱乏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因為傳統的住房建設成本高昂,對於剛剛打完二戰百廢待興的毛熊來說,大量建設是不可能的,其建設速度根本趕不上城市人口的暴增速度。
於是未了解決住房短缺問題。
玉米大叔提議向法國學習,興建一種低成本、易建造的板式住宅樓,這一住宅樓方案大量採用鋼筋混凝土預製部件,預製件均在工廠流水線中生產,然後在工地現場像搭積木一樣裝配拼接。
是的,你沒有看錯。
玉米大叔提出的住宅樓就是21世紀國內很多專家吹噓的高科技,採用搭積木方式建設的新型住宅,早在幾十年前毛子就已經玩過了。
一開始,這種裝配式建造工藝問題不斷,預製板間常有縫隙、容易滲漏、隔音也極差。
不過,經過幾年實驗性建造後,1954年,裝配式房屋建築的主要技術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於是!
在54年的全蘇建築工作者會議上,剛剛上臺的玉米大叔要求著手進行大規模住宅建設,並要求建築師開發一種可迅速複製的建築模板,使其成為“全世界的典範”。
很快,一場住宅設計競賽就在全蘇聯展開了。
很快全新設計的設計的K7樓型簡易樓問世了。
為了控制成本,K7樓型建築形體為簡易的火柴盒方盒子,沒有多餘的裝飾;高度控制在五層(蘇聯建築規範要求5層以上的住宅需安裝電梯),不設垃圾通道,不安裝電梯。
於慈父時期的筒子樓不同。
玉米大叔的K7樓型也成為玉米大叔樓,每戶都有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
共有三種戶型,分別為30平方米的一居室、43平方米的兩居室,以及54平方米的三居室,其中廚房大約6平米,衛生間4平米,室內淨高2.6米。
其建築模式簡單,裝配部件從流水線上生產後,直接運到工地用起重裝置組裝,由於都是標準件拼接,施工幾乎不需要圖紙,所以建造效率十分驚人,一棟樓一般兩週即可完工。
有時候為了趕生產指標,甚至會動用空軍直升機來支援建設,比如當時在列寧格勒就曾創下了5天完工的記錄。
此外,由於同一社群中的住宅基本都用同一套圖紙,各棟樓的規格一致,就像複製貼上出來的一樣。
為了使連綿不絕的火柴盒大樓不致太過壓抑,還在樓棟之間裝點上了綠地、人造山丘和池塘。
很快這種多快好省的玉米大叔樓被複制到了毛熊的各個角落,
雖然玉米大叔的住宅政策也遭到了不少反對,其中有不少建築師的反對,因為這是一種“不需要建築師”,只靠標準圖集就能迅速“繁殖”的住宅,建築師們也大都不屑於接觸這一型別的專案。
但不可否認的是,玉米大叔樓解決了住房緊缺問題,大量普通市民從地下室、工棚、危房和過度擁擠的合住房中喬遷了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