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漢興起
秦代經歷挫折,文化教育幾乎停滯,秦代所留不過民謠幾首。
及到西漢,樂府出現。“樂府”原指朝廷掌管音律系統,乃是秦代設立,西漢武帝將樂府擴建,並從民間蒐集詩歌,後人將之稱為“漢樂府”,民歌是漢樂府的精華。漢樂府民歌繼承《詩經》民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傳統,多“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通俗易懂,長於敘事,富有生活氣息,句式以雜言和五言為主,體現了詩歌藝術的新發展。《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民歌中最優秀的作品,也是敘事詩的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長篇敘事詩,凡353句,1765字,被稱為“長詩之聖”、“古今第一首長詩”。在漢樂府的影響下,文人五言詩逐漸發展成熟,其標誌是東漢末年出現的《古詩十九首》是—組由寒門文人創作的抒情短詩,情調感傷,言短情長,委婉含蓄,質樸精練,被譽為“一字千金”、“實五言之冠冕”,藝術成就極高,國學發展過程中地位極高。
3、魏晉南北朝趨於成熟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時期,五言詩發展的全盛時期。魏末到西晉初立社會黑暗,玄學興起,文人高談玄理,遺落文風,世人對於政治敢怒不敢言,所作詩歌晦澀曲折,以阮籍《詠懷詩》82首為代表。晉室南遷後留下的詩歌不多,代表詩人孫綽、許詢以玄言詩“言過其實,淡乎寡味”,而且大都失傳,僅有嵇康等人的詩歌作品。東晉詩歌漸多,產生了大量文辭絢麗的作品,陶淵明開創田園詩,其後謝靈運開創山水詩,對後世影響極大,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皆曾取法謝靈運。南朝文風絢爛,詩歌靡麗,大量用典,以齊梁的詩歌為盛。北朝詩歌樸素、有風骨,以《木蘭辭》為最好。
這段時期產生了大量的詩歌評論,對詩歌的內容、思想、鑑賞產生了巨大作用,例如鍾嶸的《詩品》、劉勰的《文心雕龍》、蕭統的《文選》等。南朝文人提出四聲說、八病說,對後來的詩歌創作、鑑賞產生巨大影響。
4、隋唐興盛
初唐準備時期,以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為最,宋之問、沈佺期並稱“沈宋”的詩歌成就較高,使絕句、律詩最終定形。盛唐時期繁盛時期詩歌極盛,田園詩、邊塞詩興起,田園詩以王維、孟浩然為最,邊塞詩以岑參、高適為佳。李白、杜甫為盛唐詩歌最好的作者,李白是浪漫主義詩歌的頂峰,作品極多,代表作有《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杜甫在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有著繼往開來的地位,《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唐朝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其詩歌稱之為“詩史”。中唐詩歌有大曆十大才子等人創作,屬於成熟期,白居易為中國詩歌的又一高峰,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思想,繼承《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唐朝晚期,杜牧、李商隱的詩歌成就很大,詩歌創作多憂國傷時。杜牧以七絕為長,代表作《江南春》《出行》《泊秦淮》《過華清宮》,這些詩於清麗的辭采、鮮明的畫面中,見其俊朗才思。李商隱愛情詩見長,七律用典精巧,對仗工整,如《馬嵬》;七絕功力也很深厚,如《夜雨寄北》《嫦娥》。
唐朝中期,詞定型。唐中晚期產生了不少詞作,大量寫詞的有溫庭筠。
5、宋詞、元散曲、詩、雜劇
五代好詩較少,《花間集》作為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問世。兩宋時期,詩歌進一步發展。詩歌的另一種重要形式—詞,在宋代達到頂峰。詞是一種音樂化的文學形式,被稱為“曲”“曲子”“曲子詞”“樂府”“長短句”。詞在宋代達到了可以和唐詩並列的另一座文學高峰,形成“婉約”“奔放”兩大派,著名詞人有晏幾道、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張孝祥、辛棄疾、李清照、陸游、姜夔、梅堯臣、蘇舜欽、黃庭堅、楊萬里、范成大、文天祥等,其中蘇軾和陸游成就最高。蘇軾宋朝著名文學家、詩人、詞人、書法家,詩詞散文都極好。蘇詞題材廣泛,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風格亦多樣,但是主題風格是豪放的。男女戀情、離愁別緒、愛國激情、農村生活都寫,其中《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懷子由》《念奴嬌·赤壁懷古》。陸游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一生寫了九千三百多首詩。多作 愛國主義豪情,激越悲壯,雄渾豪放,在宋代詩壇上獨樹一幟。其代表作《關山月》《金錯刀行》《書憤》《示兒》等,充分表達了對於南宋王朝忍辱苟安的悲憤和對江山社稷的關切。
金國的代表詩詞作家為元好問,代表作《摸魚兒·雁丘詞》。
蒙元時期,曲興起,詩、詞進入低谷。曲作者有白樸、馬致遠、張養浩等。馬致遠是元曲大家,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詩人之一,代表作《雙調·夜行船》《天淨沙·秋思》等。元雜劇的代表作家關漢卿、王實甫,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西廂記》。
還有少數民族作家也不少,其中以契丹的耶律楚材最為突出。耶律楚材曾隨成吉思汗西征,馳騁萬里,所以能以詩文描寫奇詭壯麗的西域風光,如《過陰山和人韻》等歌行,寫的動盪開闔,氣象萬千。耶律楚材擅長律詩,以七律為最。他的律詩穩健,風骨剛強,如《和一刺繼先韻》:“舊山盟約已愆期,一夢十年盡覺非。瀚海路難人去少,天山雪重雁飛稀。漸驚白髮寧辭老,未濟蒼生曷敢歸。去國遲遲情幾許,倚樓空望白雲飛。”
元代中期社會逐漸安定,民 族矛盾有所緩和。出現“元詩四大家”虞集、楊載、範梈、揭傒斯。其中虞集最傑出,擅長律詩,格律嚴謹,意境深遠,風格深沉,代表作《挽文山丞相》《風入松》。元末王冕寫實,表述種種現狀,諸如連年水旱災害、朝廷急徵暴斂、人民輾轉呻吟、官吏驕奢淫逸等,代表作《江南民》《翼州道中》。藝術當屬楊維楨,其“鐵崖體”以雄起飛動、充滿力度的特點,是當時詩風的顯著標志,寫實之作《鹽商行》《海鄉竹枝詞》等都是佳作。
元末少數民族出現了一批成就較高的詩人,成就最高者回族(另說蒙古族)詩人薩都剌。薩都剌工於宮詞、樂府,擅長山水景物和地方風情。他一生遍歷南北各地,從塞北風沙道煙雨江南,從氈帳乳酪到蘆芽蓴菜,格調清新,筆觸深情,代表作《上京即事》《過嘉興》《滿江紅·金陵懷古》《念奴嬌·石頭城》。
6、明代詩歌
明代初期,詩歌復興,代表作家劉基、高啟,高啟認為“詩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體,意以達其情,趣以臻其妙”。明朝中期,臺閣體、前七子、後七子相繼興起,作品多為歌功頌德、復古、學習古人等。前後七子模擬成風,公安派詩意淺露,竟陵派的詩意境狹隘,不能認識藝術源於生活所致。
明朝詞、曲成就不高。
7、清代的虛假“中興”
清朝詩歌作品、作者數量巨大,康熙、雍正時期王士禎的“神韻派”。明臣仕清的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人稱“江左三大家”,《四庫全書總目》評為“格律本乎四傑,而情韻為深。敘述類乎香山,而風華為勝”略有成就。後期有龔自珍的詩敢於揭露批判黑暗的社會和腐朽的政治現實,大多針對性極強,抒發感慨,議論縱橫,打破清朝吟風弄月的沉寂。
清代詞作較多,有朱彝尊、納蘭性德等,作品很多,號稱中興。然缺少佳作,內容無聊,境界不高。
8、近現代的虛大與危機
近代詩歌初,沿習古制,但產生了黃遵憲等怪胎。
詞作有王國維等,出現《人間詞話》評論性文學。
新文化運動之後,新詩興起,即現代詩。民國現代詩除新月派外,多是自由詩,格調不高、不押韻、內容貧乏、矯揉造作。
新中國建立以後,詩歌創作一度陷於停滯。1978年後,十年內朦朧詩大為盛行,代表人物北島等。20世紀開始以後,網路詩歌興起,雖然水平錯落,但是不乏佳作。
新中國開始已60餘年,中國詩詞沒落已700餘年,希望能夠中興再見繁盛,相信當今中國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熱愛詩詞的人在各個角落相聚傳承,也希望不要盡是些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殘次品。”
略作停頓接著說道:“而今天講解中國詩歌的傳承和歷史,也希望對於基礎也有一個基本的講解,我今天帶來一個才女金晶,可以為大家略作引路,也算是為詩歌發展做微薄貢獻。”
中間略作休息,之後便是金晶,雖然生活中她比較恬淡,但是談詩的時候眉飛色舞,意氣風發,只聽她說道:“思思姑娘分享了中國詩詞的發展史,我來談談中國古體詩的學習方法,我先引用一段在初中語文裡出現的《紅樓夢》片段香菱學詩: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 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 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裡念幾首也是好的。”
黛玉聽說,便命紫鵑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然後她略作停頓接著說道:“其實上面出現了初學詩詞的最基本的技巧,那就是先五言律詩,其次七言律詩,最後學習七言絕句,而上述提到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指平仄押韻來講的,但是當我們現實中遇到‘平平仄仄平’句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句的時候就不能一三五不論了,因為一三五用‘仄’的話就犯了‘孤平’,所謂‘孤平’就是除了末尾的‘平’聲,全句只有一個‘平’聲,上述兩種句式,如果一三五不論,那必然是犯‘孤平’的,但是上文提到有佳作的時候可以一概不論,古詩中也是有的。這當中牽扯到‘拗救’,今天暫且不講。”金晶講的比較專業但是是初學詩的基本常識,韻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但是作為初學者掌握基本的就夠了,之後的需要慢慢深入,這種事半點都急不得。
因為大家都是 愛好者,之後追問不少問題,方才意猶未盡的各自散去,收穫自是不少,對於詩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有感於沁芳閣創立詩社,有詩讚曰:
千年繁盛半路失,敢創靈蘭補道全。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