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便依參軍之計!明日四門合攻!”
翌日。
李乾與徐幹照例早早城頭碰頭。
“眼見著第三輪攻城要來了,依舊沒有見到援軍蹤影。”徐幹似有沮喪。
“先生莫急,我看靠我們自己,便能守住昌邑,昨日梁賊都沒摸到城頭!哈哈,多半是攻堅不利,士氣渙散了,我敢保證,今日再敗,陰夔怕要滾回梁國了!”
“不可掉以輕心!”徐幹十分嚴肅說道:“李氏部曲昨日又損失數百人,如今已經不足兩千,防守兩門,已顯不足,昨日敵軍數次攻上城頭,若非李氏門客奮勇殺敵,恐怕西門已經丟了!”
“是是,不輕敵,不輕敵!”李乾打著哈哈道,他看了看牆角的火油罐,“而且火油數量也不多了。”
震天的戰鼓再度響起,隆隆有聲,李乾徐幹對視一眼,心領神會。
敵軍又要進攻了,徐幹打算依照昨日安排,前去西門。
“報——”
一名令兵疾跑而來。
“稟告家主,東門外發現敵軍!”
“報——北門外發現敵軍!”另一人也跑過來道。
東門!北門!
李乾徐幹頓時面露急色,望向城外,此時進攻南門之敵,已經開始行進。
徐幹急道:“今日敵軍要四門齊攻!”
李乾眉頭一皺,當即做出反應,“偉長,你去西門,分兵前往北門防守,我在此帶兵前去東門防守。”
徐幹點點頭,“小心!”
說著,兩人分頭離去。
東門城下,陰夔打算選擇東門作為主攻方向,他覺得南門進攻兩次皆失利,不吉利!
一切如舊,擂鼓助威,將士衝殺先登,弓弩手射箭掩護,突然,陰夔瞧見城頭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李乾,只不過今日的城頭,人數寥寥,一整條城牆防線,人員稀稀拉拉的站立。
看來辛評之計,確實不錯,李氏部曲再度被分割,守城兵力已捉襟見肘。
陰夔得意,不由得喊道:“李乾,你身為兗州臣民,卻背主投靠別主,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李乾聽得城下喊話,一眼便鎖定了陰夔,當即回道:“識時務者為俊傑,袁氏倒行逆施,篡立天子,已背棄社稷,背棄祖宗,陰氏身為舊日皇親,竟與反賊為伍,實乃辱沒祖宗!”
守城未必自信,但罵人,李乾覺得自己沒輸過。
被李乾這麼一點,陰夔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因為李乾說得很對,他陰氏身為舊日皇親,的確不贊成袁氏所為,然而他自己,乃至於整個陰氏,整個豫州士族家族,都被裹挾其中。
“殺!給我殺!”陰夔下令道。
李乾怔怔的望著一擁而上的梁軍,雖然他們分門攻城,但數量卻沒有比昨天少任何東西,往後一瞥,可是己方的人手,卻足足少了一半。
李乾一陣冷笑,過過嘴癮,可以,然後真正的戰鬥,絕不輕鬆,甚至兇險異常。
戰鬥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狀態,梁軍一改往日有序進攻,而是一擁而上,十數架梯子上,梁軍快速上攀,而城下弓弩,箭失不要錢似往探出頭的目標射擊。
城頭上很快有所傷亡,在箭失掩護下,第一位先登戰士,一躍上了城頭。
李乾一個箭步上前,將之當場斬落,而後第二名,第三名,紛至沓來,李乾長刀一收,刀柄外戳,將第三人直接捅下城去,再一刀噼向第二人,幾乎將他攔腰斬斷。
趁著空餘的一瞬,李乾餘光往周遭一瞥,在其視線之內,便眼見兩名部曲中箭倒下,又有數名梁軍,踏著女牆躍上城頭。
李乾眼見防線缺口,長刀一橫,當即衝上前去。
……
(PS:求推薦票,月票。)
劉祗,東漢末年的藩王,封於東海國,諡號為懿,於永壽二年(156年)至建安五年(200年)在位,共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