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儘管吩咐。”
“關中沃野千里,但這些年,因為羌亂時常滋擾到關中,所以多有荒廢,羌亂持續已超百年,中原安定之後的第一件事,本王就打算對羌用兵,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日後關中,必須成為大漢糧倉!”
董昭默默聽著,心裡有些犯嘀咕,主公這是又要派自己去修水利了。
從加入主公後,幾乎就沒有和興修水利分開過,別人都是隨主公左右,出謀劃策,唯獨自己,永遠和水渠,民夫這些待在一起。
劉擎話鋒一轉,“繼續道,朝中之職,有將作大匠掌管營建,不過這與本王想做之事,相去甚遠,而各地工事,皆由府掾各自負責,但此次,本王欲將此事權,收歸中央,新設一部,名曰工部,由你負責。”
董昭一聽,當即心頭一亮,收歸一項事權,全權負責全國事務,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大權。
“多謝主公,臣感激涕零!”
“不過此事時機尚未成熟,你先代陰修為少府,暫管關中水工之務,勘察動工,可立即開始,如今災民入雲,倒不缺少人力,只需管飯即可。”
董昭一聽,主公輕描淡寫間,竟然就將少府陰修給革了,轉而封了自己,喜悅的同時,也有幾分忐忑,畢竟這可不是什麼王府掾屬,而是朝廷重臣,位列九卿。
“主公,未經朝議便更換九卿之職,是否有損主公英名?”
“無妨,誰愛嚼舌頭,就讓他嚼去,本王攝政,首重實務,尸位素餐之輩,他們最好慶幸本王暫時還未改到他的位置,能夠多苟圖衣食幾日。”劉擎隨口一說,朝中一應官員,幾乎沒有放在眼裡。
劉擎一言說斷,董昭沒有再說,旋即答應下來。
數日之後,陰修少府之位被廢在朝中傳開,一時間,雒陽老臣人人自危,生怕劉擎的鐵錘,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先是賑災之事搞得沸沸揚揚,然而緊接著,又讓這些老官員人心惶惶,甚至……坊間開始有了流傳,說是劉協闇弱,渤海王英明神武,就應該取而代之。
而這些訊息,又隨著商販走卒傳出雒陽,傳向天下。
就在董昭貼出公告兩日後,他也離開了雒陽,這日,渤海王府迎來了一位客人。
“主公,治書侍御史衛覬求見。”
“衛覬?”劉擎回憶著這個名字,但是沒有絲毫印象。
劉擎並非多此一舉,而是“衛”這個姓氏,讓她想起了蔡琰。
若是沒有自己,蔡琰基本就是嫁給衛氏子弟,劉擎這時詫異發現,若是沒有龍山書院,說不定蔡邕現在還在做治書御史,而衛覬是侍御史,說不定這一段聯姻,便和這有關。
“治書侍御史衛覬,見過大王。”衛覬躬身行禮。
衛覬一臉絡腮鬍須,但打理得十分齊整的人,劉擎看著他,沒覺得絲毫的粗獷之意,加上五官分明,倒也稱得上一個俊字。
“免禮吧。”劉擎一揮手,侍女閉門而走。
劉擎想了想,問出了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衛兄可是來自河東,家中是否有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