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覬先是一愣,隨後作道:“臣下有兩位弟弟,不知大王為何有此一問。”
劉擎笑答:“長安來了一位故人,令本王想起先漢,想起了衛氏,本王也就隨口一說,你且說說他們。”
“臣二弟衛志,目下在家中讀書,三弟衛聰,亦在家中。”
自己的二弟在郡裡倒有幾分才名,但三弟衛聰遊手好閒,衛覬不好意思說他是做什麼的。
劉擎也並未在意,只帶了一句,“衛氏男兒,當效仿祖上衛青,建功立業才是,哦對了,你此來,所謂何事?”
衛覬一聽,再度躬身,“臣定鞠躬盡瘁,以報社稷,今日乃是為關中工事而來。”
“你且道來。”
“主公,董公仁已在京兆地區勘察地形,徵召民夫,欲在此時大興水工,主公,自漢祚東遷以來,關中連年被羌涼滋擾,已歷百年,近十數年又災害頻發,關中百姓不斷外徙,田地起耕撂荒無數,積弊良久,若此時大興工事,徵發徭役,恐令關中百姓雪上加霜,還望大王三思。”
“你對關中民生情況,倒是一清二楚,很不錯!”劉擎未對衛覬的建議加以評價,只是對他的關注國情,表示肯定。
衛覬之言,自然有幾分道理,只不過,他可能還不清楚劉擎的舉措,和過往的不同。
先前靈帝要修個什麼東西,無論是利民的官道水道,還是利己的宮殿園林,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徵發民夫,甚至還要百姓自帶口糧。
這甚至不能叫白嫖,而是叫倒貼更合適。
而劉擎主持的工事,可不是徭役,而是以工代賑,是讓那些吃不上飯的人,有飯吃,有事做,一舉兩得,光光送糧食的養懶漢模式,只適合應急。
“伯覦之言,本王已曉,你對民事多有關注,且有務實之言,做個言官,大材小用了,本王命你為少府丞,秩比千石,協助董昭。”
衛覬聞言神色一滯,沒想到自己前來進言,未被渤海王採納,卻給自己升了官,原來的治書侍御史,秩六百石,一下子升到了秩比千石。
“臣惶恐。”
劉擎笑笑,回道:“好好幹,去找公仁吧。”
衛覬告退,今日事務也差不多了了,田豐昨日回來,已將戴雍安頓好,劉擎也是時候去見見了。
在距離王府不遠的一處宅院中,宅門看著十分不起眼,但門外卻有一隊裝備精良的精銳侍衛把守,劉擎來時,眾侍衛齊身行禮。
“拜見大王!”
“免禮!”
劉擎領著田豐和郭嘉,自顧入內,幾名內侍一見劉擎到來,當即前去通報,劉擎剛剛在堂中坐下,戴雍便來了。
“老奴戴雍,見過大王!”
“戴常侍年事已高,不必拘禮,常侍請坐。”
戴雍悠悠而動,坐於一旁,雖老態盡顯,但威儀不失。
“常侍一路辛苦了。”劉擎關切道。
“老奴行將就木,若還能為大王效力,實乃三生有幸!”戴雍道。
“本王心意與志向,常侍盡知,本王開門見山的說,依常侍之見,本王何時行動,最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