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面前三位年輕人以及坐在旁邊的吳欣,各自品嚐著自己碗裡的湯,女子忽然想到了什麼。
“你們知道,我們C國是採取分食制的”,女子慢慢說道,“簡單來講,就是每人一份,各吃各的。”
“嗯,這不是很自然嗎?比如,在一個鍋裡做五人份的蘑菇濃湯,然後,將湯分在五個漂亮的湯碗裡,端到客人面前,整個過程既顯得精緻又健康衛生,這是人類不斷發展,最終形成、固化並流傳下來的飲食方式,也是現代人類的一個標誌。”吳欣不以為然,喝了口面前的海鮮湯,“蕭姐推薦的海鮮湯味道真不錯!今天,對於飲食文化,蕭姐怎麼這麼有興致?”
“大概人老了,就愛扯這些東西,來顯顯自己比年輕人更懂歷史和文化吧。”女子自嘲道。
面對女子突然的自嘲,客人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應,吳欣想說“您才不老”,話到嘴邊,又覺得說了更不合適,張毅和孫怡自然也是如此,雖只是片刻的沉默,氣氛便已尷尬起來。
“其實,分食制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莫遠慢慢起聲,儘量讓沉默被打破得更自然些。
對於他人的自嘲,最好的回應方式,並不是勸慰,而是參與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與其互相交流,若是能達到彼此認同,就更好了,尤其是面對蕭風這樣閱歷豐富而又冰冷的女子,更是這樣。
“分食制的歷史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在原始氏族社會里,由於生產力低下,主要是自然採集或者漁獵,人們獲得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限,只能遵循對財物的共同佔有平均分配的準則。當時,氏族內食物是公有的,食物煮熟以後,由族長按人數平均分配,一人一份。這就是最原始的分食制。”莫遠邊回憶邊說道,“所以,人類一開始便是分食制的,原因在於食物的匱乏,若是合食制的話,嗯……王胖子一人吃太多,其他人都得餓死了。”
“哈哈哈”,調侃一個不在場的人,總是最討巧的。
“嗯,沒想到,小哥哥懂得還真多”,女子似在誇讚,“還請繼續。”
“好。”莫遠繼續說道,“這之後的發展就開始複雜了,地球就好像一個充滿各種變數的試驗場,我們把它簡單的一分為二:東方和西方。先看東方,拿中國舉例,即使食物開始豐盛起來,分食制仍然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有兩個原因:一,禮數。如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就實行嚴格的‘分食制’,這是由‘周禮’決定的。”
“‘周禮’是什麼?”孫怡好奇地問道。
“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禮儀規範,其中,便規定了飲食規範,比如地位不同的人飲食待遇不同,甚至餐具規格都是不同的,自然是需要分食制了;二,坐姿。中國先民習慣於席地而坐,席地而食,或憑俎案而食,一人一案,人各一份。”
“並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圍著一個大餐桌嗎?”孫怡問道。
“是的,你可以理解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小矮桌子。”
“嗯,那分食制的確是再合適不過了。”孫怡說道。
“是的。而且,當時的物質條件也達到了一定水準,可以有足夠大的空間容納大型宴會需要擺放的那麼多案席,以及提供那麼多餐具。說到這裡,可以談一下我們C國所處的西方世界,在中古時代,拿法國舉例,由於物質條件有限,沒那麼多餐具可供使用,也沒那麼多傢俱可供分擺,所以,桌子?就一個,大家一起圍著坐。盛湯的器皿?就一個,大家圍著一個大盆子,你捧起喝一口,喝完放下,我再捧起喝一口,彼此輪流喝,連湯匙都不用。”
“原來我們西方更早開始合食制啊。”孫怡感嘆著。
“呵,是啊。”莫遠繼續說道,“後來,相當於中國元朝時,分食制傳入了法國,自號‘太陽王’的那位,便是由他開啟了分食制的時代。而曾經流行分食制的中國,自唐朝末年卻開始向合食制轉化,有人說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腳桌與高腳椅的傳入和普及,從席地坐轉換為垂足坐,也就是現在普遍的坐姿,使人們一起圍著桌子而坐成為非常方便的事情。我對這個原因,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一人一案,席地而坐,固然採用分食制比較自然,但並不意味著,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旁,就該採用合食制了,像我們現在就屬於圍坐在一個餐桌,但我們依舊採用分食制,所以,中國向合食制的轉化,應該另有原因。或許是因為中國的飲食市場十分繁榮,名菜佳餚不斷增多,一人一份的進食方式越來越不適合人們嗜食多種菜餚風味的需要,畢竟一桌那麼多菜都要按人分成一份份的話,不太現實。”
“我們屢次實驗失敗,會不會另有原因?”王成邊再次確認實驗結果邊問道。
“老師,可能是什麼其他原因呢?解密演算法,經過這麼多次最佳化改進,應該沒有問題的。”喬山說道。
“難道是這裡風水不好?”王成半開玩笑道。
“想來真是可笑,西方由合食制轉化為了分食制,東方卻由分食制轉化為了合食制,從各自的歷史上來看,應該都算是進步吧,但從整個人類歷史來看,西方選擇的發展方向——分食制卻是被東方摒棄的,同樣,東方選擇的發展方向——合食制卻是被西方摒棄的。”女子嘲笑著,“人類的歷史真是顛三倒四,有時候,人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也許,人類歷史上早已出現了正確的方向,卻又被無知的人類自己所拋棄。也許,曾經有更先進的方式,最後,卻遭人遺忘,消逝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
“前輩總結的真是深刻啊。”張毅奉承地說道,“能從飲食文化深入到人類歷史,也只有前輩了。”
莫遠之前侃侃而談,此時卻默不作聲。面前這位年輕的女子,這嘲弄的口吻,冷冷的語調,彷彿是一位有過很多經歷的老者,不經意間表達著自己的感受。而這感受,此時此刻,竟然能讓自己,一個經歷尚淺的人,產生共鳴,真是有些不可思議。難道潛意識裡有什麼東西與女子剛才所言產生了關聯,而自己卻還未發現?難道每個人真有多個“自我”,而現在便是那潛意識裡的自我與那位女子的觀點產生了共鳴,而那塵世中的自我,還渾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