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紐芬蘭島西北端,長嶺山脈腳下,豐塞卡站在仍覆蓋著薄雪和白霜的蘭塞奧茲牧草地上,面色寂寥,背對著早春的晨光陷入沉思。良久,喟然長嘆,情不自禁吟出兩句詩來。
……
豐塞卡的感嘆,和遠在英格蘭的約翰·卡波特有莫大關係。
……
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不過約翰·卡波特手中的家底依然十分單薄,統共只有兩艘海船。
亨利八世的特許狀上是大言不慚,說授權約翰·卡波特率領五艘船出海,然而實際上,約翰·卡波特的全部家底只有一艘船而已,還是貸款湊出來的【PS:因此前文經查不符合史實,已改正】。
如今有兩艘船,是因為商人朋友約翰·戴給了他兩艘船,因此約翰·卡波特還應該對這個現狀感到慶幸,他本人也確實是這樣想的。
不過,想到如下事實——
約翰·戴是尼德霍格英格蘭支部的重要一員。
那麼,這兩艘船就大有玄機了。
首先,這和斐迪南對約翰·卡波特的觀感有關係。
根據史料,斐迪南不得不承認,這哥們的確夠謹慎的……或者說?就是怕死?這麼說也不太對,敢航越大西洋也不是怕死的人能幹的事。那麼就往好了說吧,有勇有謀,不作無謂犧牲……咳咳。
具體的情況是,約翰·卡波特在遠航期間僅登陸過一次,而且並沒有超過“弩的射擊距離”——這是原始資料中特意強調的,可以想象當時約翰·卡波特做好了被土著襲擊隨時跑路的準備,比哥倫布的“大無畏精神”還是差了點兒。
如果和船員們對比,那就更顯示出一些落差,因為哥倫布的船員們比起哥倫布這個帶頭人來說還是武德稍欠,需要哥倫布身先士卒並積極鼓動。
而約翰·卡波特本人僅登陸過一次,並且那一次也在隨時跑路的安全區域內,然而這哥們躲在船上時,船員們卻一直待在陸地上,並且冒險去尋找本地土著,發現了火的遺蹟,人類的蹤跡,漁網和木製工具,直到把所有的淡水消耗殆盡。
這就顯得約翰·卡波特有點兒從心了,船員們心中的怨氣想來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當深入冰海區域時,被來自格陵蘭巨大的漂流冰山震驚的船員們威脅要暴動,再正常不過了,畢竟你這個船長都從心多少次了,就不許咱們從心一次?
不管如何,這對斐迪南的計劃是有麻煩的,畢竟斐迪南希望的是乾淨利落地幹掉約翰·卡波特,這貨要是跑得太利索,萬一埋伏得不周到被他察覺,或者沒追上,讓他上了船逃跑怎麼辦?
講道理吧,只要地點估計得準確,這哥們確實也沒啥機會逃跑的!弩能和穆什特克火繩槍甚至燧發槍相比麼?船長和水手在岸上能和騎兵、劍盾兵、板甲勇士相比麼?至於海上,透過望遠鏡可以進行超視距的跟蹤包圍,而蓋倫船、飛剪·蓋倫船速度也超過約翰·卡波特的海船,火力更是沒得比,這時候跳幫作戰還是主流,更何況約翰·卡波特壓根就不是來打海戰的,真要鬥起來一幫巴巴里海盜拿下人家無壓力了,何況這樣精心策劃實力懸殊以多欺少的海陸聯合作戰,只為坑人家一條船……
但是,千自信萬自信,在這個交通條件遠遠落後於後世的時代,隔著整個大西洋,在新大陸埋伏打劫一艘只是根據歷史記錄判定其大致地點的海船,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還是不少。
就連這歷史記錄也是一團糟,比如說約翰·卡波特到達美洲大陸,並勘探了美國到加拿大的大段海岸線。雖然這件事當時和之後都並沒有什麼卵用……
但是,因為這次航行“意義重大,是歐洲人第一次到達美洲大陸(維京蠻子沒人權,管你去死),歐洲文明和北美文明的首次接觸,開啟了北美乃至美洲歷史的新時代,深刻影響並改變著大西洋兩岸的歷史程序,對整個世界的文明發展與交流,對世界歷史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
因此,不同的地區都在爭奪這項“榮譽”,不列顛/加拿大的紐芬蘭波納維斯塔海角和聖約翰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頓角島,以及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和美國的緬因州,爭議跨越十幾個緯度……紐芬蘭更得政府寵愛,被加拿大和英國政府欽定為“官方認證”的約翰·卡波特登陸地點,連義大利政府也滋瓷這一地點,女王贈送了一艘當年海船的複製品漂洋過海,標誌著三國政府一致的研究決定。當然,美利堅的緬因州自然是不服氣的,人類燈塔更有資格欽定歐美文明首次接觸的視窗!
這充分說明,某某“xx文明之窗”“xx文化之都”“xx交流橋樑”“xx發源地”等等絕不是某東亞大國的特色,炒旅遊熱點和地皮,振興實業的資金轉化為鋼筋混凝土云云,全世界都在通用,無非某東亞大國比較爐火純青而已。
因此,當斐迪南想到歷史資料中跨越了十幾個位面的“歐美文明橋樑”位置之時,每每靜坐良久,雙目無神,最後無奈地吐出一個漢字……“靠!”
好在,因為有那位約翰·戴同志的出色貢獻,所以後世才可以確定約翰·卡波特到達了紐芬蘭島最北端,大約是蘭塞奧茲牧草地的位置,不過也有可能在更北一點的布雷頓角島,紐芬蘭同志得到一半的選票,加上加英意三國政府的滋瓷欽定,看來“歐美文明橋樑”的地位是跑不了了。波納維斯塔海角的紀念碑,象徵著帝皇賜予的永恆榮耀……
當然斐迪南在實際操作中當然不能自己仿效後世女王欽定一下,紐芬蘭島北端和布雷頓角島都需要佈置人手準備收網,如此一來不確定性又增大了不少……
最後,綜合各種史料和自己的分析斐迪南一拍腦門,想出來一個最暴力、最有效的方法。
四個字,銀彈攻勢!
兩個字,砸錢!
一個字,錢$$!
由於約翰·卡波特缺錢已經缺到了一定境界,再加上他的金主基本上就是尼德霍格的各位大佬,所以事實上可憐的航海家完全沒有資格決定他的隊伍應該包括些什麼人,畢竟從船是尼德霍格給的,水手也是尼德霍格請人出的,更別提其中大部分就是約翰·戴直接連船帶人劃撥給約翰·卡波特的……
那麼,事實上,連水手也大部分是尼德霍格的成員……尤其是第二艘船,從船長到海員,無一例外,清一色的尼德霍格。約翰·卡波特本人在的那艘船上,也只有三四個朋友,二三個普通水手,剩下的也是為尼德霍格服務的,並不是說這些水手就都是尼德霍格的間諜,但是他們都吃尼德霍格的飯,或者說吃約翰·戴的飯,再加上其中確實訓練有素的情報人員,約翰·卡波特基本上就等於是和尼德霍格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