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內容如章節名所述,所有有用的知識,我們都最好付費學習,這樣學習效果才大機率會好。
比如很多大學生CET4和CET6考了又考都不過,就是因為考試費太便宜了,他們在準備上千元託福、雅思、GRE和GMAT考試的時候備考狀態與CET系列的完全不同,不僅刷題,各種報班,上學習論壇,還有人跑到北上廣深參加大機構的專業培訓,動力和壓力都提高了一個層次。
又比如不少金融從業者國內證券類考試每年報名三四次,每次就花一兩週刷刷題,考不過就下個季度繼續報,考完就把知識給忘了,但凡是參加四五千考試費的CFA,他們準備得比誰都積極,提前四五個月就開始看書,二三級的同學更是各種報網課,地鐵上都在聽講,知識掌握得也遠遠比證券市場那幾個資格證牢靠。
在這裡上雪希望有條件的孩子都去考一下特許金融分析師(C Analyst,簡稱CFA),這個考試的考試費足夠貴,可以督促你認真學習。
在這裡先介紹一下什麼是CFA。
CFA是由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於1963年開始設立的特許金融分析師職業資格認證。
考試每年舉辦兩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考試之一,是當今世界證券投資與管理界普遍認可的一種職業稱號。
CFA的考試分Level I、Level II、Level III三個等級,每年每人只能報考一個等級。
只有透過全部三個級別的考試,且有4年金融從業經歷者才能最終獲得資格證書。
上雪推薦大家去考CFA,並不是因為這個證書所涉及的知識多有用,而是它能培養我們的一種“投資感”,畢竟這個證書直接培養的就是基金經理,是那些管理著十幾億至幾百億資產規模的牛人,所以如果這個考試都不能培養“投資感”那就沒什麼考試能幫你做到了。
“投資感”會對我們以後學習投資,以及做出的每一個投資決策都有一定的影響。
上雪之前跟大家長篇大論說了原著裡沒有的研發支出所適用的行業,目的就是培養大家的一種“如何看待研發支出”的感覺,哪怕現在你已經忘了大半,但好歹你也知道對於華為、蘋果、谷歌、比亞迪、寶馬、賓士和醫療類企業是需要看研發支出這個指標的。
做投資,尤其是如果大家想成為不需要出賣勞力替別人打工的專業投資者,培養投資所需要的感覺就變得尤為重要。
CFA Level I如果你們透過了,相當於讀完了金融本科,它裡面的知識就是把本科裡學過的東西都給你過一遍,對於大家基礎知識的鞏固作用較大。
CFA Level II如果你們透過了,相當於讀完了金融碩士。
上雪當時複習的時候真真切切就是感覺把我研究生學的東西又複習了一遍,如果你們要進入外資投資銀行工作,其實Level II就夠用了,國內很多大型券商都要求過Level III,這完全是行業內卷的結果。
因為高薪職位少,所以這些大型券商對於應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高到他們所招聘的職位根本不需要應聘者一定要有這麼高的資格證。
企業上市、併購重組、公司債、企業債、新三板掛牌以及資產證券化的業務上雪都參與過,可以說沒有哪個專案需要什麼CFA Level III的知識,因為Level III培養的是基金經理,是考你如何分配風險和收益,如何構建投資組合。
CFA考試是全英文的,如果大家覺得自己英文不好,那就選CPA——中國註冊會計師,這個證書知識實用性很強,但就是考試題目為了刻意維持透過率又偏又難,而且考試費不夠貴,很容易造成大家學習懈怠的情況。
當然,如果有些同學就是付不起高昂的考試費,或者年紀太大考不動了,任何考試都不感興趣,那就只有把上雪這本《雪視角》從頭看到尾這一個選項了。
《雪視角》往後肯定會教大家如何構建投資組合,如何配置只適合自己的風險資產,如何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儘可能多的獲得超額收益。
其實最適合家庭理財的方式不是重倉某隻個股,而是構建資產組合。
現在教你們看個股,就是為了後期讓你們能看懂投資組合裡面的標的公司到底好還是不好,買貴了還是買便宜了。
國外的巴菲特、芒格、費雪,國內的但斌、馬永安和張坤這些投資能人管理的資產也都是一攬子股票或基金的組合,透過構建投資組合這個方式獲得資產增值是行業共識。
有些小夥伴急不可耐,說上雪你別廢話,直接把配什麼組合告訴我們,我們照著買就行了,還看什麼書?
那上雪就還是那句話,如果你的認知不提高至一個高度,我就算告訴你買什麼,你可能也賺不到錢。
比如2020年招商中證白酒全年收益率為113%,但其基金經理在年終訪談的時候稱這隻基金裡的基民平均回報只有9%左右,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人是虧錢的。
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