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9章 如何估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章 如何估值 (1 / 4)

本章接上回分析

3、憑藉市盈率(PE)、市盈率相對增長比率(PEG)和市淨率(PB)這三大基本的財務指標就能準確地評估股票正處於低估值區間還是高估值區間,從而制定買賣策略。

很不幸的,我們又要開始學指標了,畢竟如果我們要知道一家公司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需要看的肯定就是數字。

不過萬幸的是,本章我們只用學三個。

(1)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簡稱PE)

我們開啟任何一個股票軟體,點進某一支股票介面,軟體上直接就會告訴我們市盈率PE是多少。

PE代表了這個公司的股價是它每股盈利的多少倍。

換言之,PE是一種倍數概念,這種倍數衡量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究竟是它每股能夠產生收益的多少倍。

比如公司A每年給股東每股賺10元,該公司的股價是100元,市盈率PE就是10。

當PE等於10,代表公司A如果按照目前的賺錢能力,得再賺10年才能讓公司價值真正等於它目前的價格。

當PE等於60,代表公司A如果按照目前的賺錢能力,得再賺60年才能讓公司價值真正等於它目前的價格。

大家發現了麼?

PE其實代表的就是按照目前的股價和公司的賺錢能力,市場基於這家公司的估值究竟透支了它未來多少年的業績。

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

如果我們給一個普通高校畢業生定一個PE,該學生本科畢業,畢業後在二線城市找到了一個年薪10萬的工作,這個年輕人的估值如果是100萬,那麼PE就是10,該年輕人得工作十年,每年收入都得是10萬才能讓他的實際價值等於我們給予他的估值。

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同,市場基於它的PE往往不同,有些行業因為穩定且有前景,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多持樂觀態度,給出的PE往往就高;反之,對於一些夕陽行業,市場給予的PE相對就低。

大家如果知道了PE的定義,就應該明白PE雖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一定靠譜。

比如我們剛才給那個年輕人估值100萬,但他接下來的每一年賺的都是10萬是不是確定的呢?

很顯然,不是。

這個年輕人可能因為刻苦努力,勤奮上進,又會做人,獲得了領導的賞識,於是升職加薪,第三年就拿到了30萬年薪。

但這個年輕人也有可能下個月就發現這份工作不是他喜歡的,覺得做起來沒激情,沒幹勁,於是沒過多久便換了一個年薪五萬但他喜歡的工作。

再或者這個年輕人沒換工作也沒升職加薪,但他就是很倒黴地有天被情敵盯上,然後這個情敵還是個混混,本來只是想教訓下他,結果一個不小心把這個年輕人給捶死了,於是也就沒有後面的收入了。

當然這樣的事件發生機率極低,不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就像人民廣場上突然飛來的黑天鵝一樣。

人的命運是不可精準預測的,資本市場亦然。

PE只是在控制了一堆變數以後,告訴我們:目前這家公司值多少錢。

既然是市場給出的價格,那麼這個價格自然就會隨著市場行情波動,而且不同公司之間差異也比較大,有些公司護城河很長很寬,競爭對手少,產品又好,市場上的投資者願意高價買這些公司,故市場給出的PE在30以上。

而有些公司常年受冷落,PE徘徊在10附近,一趴不動就是好多年,只有遇上個大牛市才有可能被吹起來一下。

作為投資者,我們要正確看待PE。

雖然很多書上說高於30倍的PE基本就是高估了,低於10的PE就基本可以買進了,但也不是絕對的,很可能你買了一個PE小於10的公司,你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誰知你買入後發現它的股價三四年都不漲,有些不僅不漲,反而還變成ST然後直接退市了。

從歷史來看,上證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為25.34,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為56.67,標普500的平均市盈率為15.95,納斯達克的平均市盈率為27.32。

我們發現,不同國家不同公司的不同板塊裡上市的公司,市場基於的平均估值往往不一樣,但如果我們將時間拉得足夠長,就可以得到一個分板塊的PE平均數,這個平均數可以模糊地告訴我們,某個指數目前究竟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