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接上回分析
2、如果你今天想購買的某隻股票永久損失的可能性很小,而五年內翻番的可能性很大的話,你應該著手去做。
這句話著重強調的只有三個字“可能性”。
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準確預測一隻股票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究竟在哪裡,所以不要指望每次我們入場都可以買在最低點然後賣在最高點。
這是很多投資理財書籍都跟大家不斷強調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做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最最最大的預言家。
當一家公司的股票已經跌了很多的時候,有些人會覺得:“不著急,這肯定還不是底,還要跌的。”
但當這隻股票真的跌到底了,他們就不敢買了。
就如同某家公司的股票已經漲了很多,這些人就會覺得:“哎喲我得趕緊進去,股價肯定還要漲的。”
這隻股票漲幅越接近最高點,衝進去當韭菜的人就越是多,此時這隻股票對他們而言成了興旺到要排隊的餐館,因為有人排隊,所以肯定好吃。
只可惜,買股票不是選餐館,現實中我們是如何選餐館的,在資本市場裡就要完全反向地選股票。
如果我們想持續不斷地、穩定地在股市中賺錢,只要永遠保持在企業股價進入低估區間時買入,在高估區間時賣出即可。
我們將公司的股價看作是一個鐘擺,股價正好等於價值的時候往往就那麼一瞬間,這一瞬間轉瞬既逝,就跟鐘擺擺到最左邊的頂點和最右邊的頂點時間一樣,只有一瞬,所以抓這三個點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真相。
鐘擺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左半邊區域(低估區)就是在右半邊區域(高估區),長期來看,股價始終圍繞公司的內在價值波動,就像鐘擺也始終圍繞中軸線左右擺動一樣。
如果鐘擺此時處於中軸線左邊,那麼它往右的機率就大,大到100%,或者這麼說,它遲早是要往右的;而如果鐘擺此時處於中軸線右邊,那麼它往左的機率就大,大到100%,或者這麼說,它遲早是要往左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賺確定性高的錢,我們肯定要在鐘擺處於左部區域的時候買入,在鐘擺擺到右側區域的時候賣出。
習慣於在左側買入的人被稱為“左側交易者”,而習慣於在右側買入(及股價已經上漲到高估區買入)的人被稱為“右側交易者”。
在牛市後期,幾乎所有資產都被高估的時候衝進股市裡的人毫無疑問就是右側交易者,而像巴菲特那樣在金融危機後不停買買買的人就是左側交易者。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上雪要強調的是什麼。
想要賺錢,我們必須做左側交易者。
因為左側交易者現在賺不賺錢不一定,但未來一定是會賺錢的,就像鐘擺遲早是要往右擺動一樣。
只不過這個未來有時候是明天,有時候是下週,下個月,明年,甚至幾年以後,但這個未來肯定會到來,因為市場遲早會讓股價理性迴歸。
而如果你做了右側交易者還賺錢了,那說明你買的時候股價的鐘擺正朝著右端頂點的方向擺去,所以你還能吃最後這一段的利潤,你能吃多少取決於你的進場時間以及你賣出的時間,這是一個很靠技術的活兒。
一部分頂尖操盤手和優秀的投機者可能可以做到這點,頂著高風險殺進去,最後獲得了一段屬於他們認知範疇的回報,這個技術活兒他們可以做。
但如果有些人沒有這樣的認知也賺錢了,那不過是“運氣”二字罷了。
這些靠運氣賺錢的人最後嚐到了甜頭,大多數會用賺來的錢再殺回股市去,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這第一次賺錢靠的是運氣,他們認為他們靠的是自己的聰明才智,於是他們開始滿懷信心地折騰同一只股票或者另一些股票,最後的最後,他們很可能沒賺到多少錢甚至還賠得血本無歸。
投資圈有句話:所有靠運氣賺來的錢,都會憑自身的本事賠回去。
這句話換個方式說就是:我們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能賺到的錢取決於我們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中了六合彩的人一下子變成了富翁,沒過幾年又都成了窮光蛋。
同樣的還有很多著名球員和影視明星,他們的收入令人歎為觀止,但由於這些人對於駕馭資本的認知有限,當他們光環褪去,收入跟不上消費的時候,他們就變得一貧如洗。
其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對於如何讓資本增值的認知都不足,但他們很自信,左側交易者100%確定性賺錢的機會他們不要,總要去做右側交易者去承擔高風險,去賭機率小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