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奕的意思是,上古時期沒有佛教,天下太平,其樂融融,為什麼現在人心亂,世道亂呢,就是因為有佛教啊!
什麼叫不講道理,這就叫不講道理啊!
不過好像自己剛剛穿越而來的時候就經歷了一次,後來李善也打聽過,正是這位太史令傅奕的手筆,那是第三次上奏……當時正好關中兵力吃緊,恰逢山東戰事連敗,所以李淵才授意查驗關中寺廟,那也是李善第一次與時代的觸碰。
但想滅佛,難度太大了,雖然現在天下一統,但之前數百年的南北分裂,以及隋滅之後的大規模戰事,都導致佛教深入人心,不誇張的說,滿朝臣子有百分之七十都是信佛的。
所以昨日傅奕上《請除釋教疏》,登時跳出好些人出來,帶頭髮難的是尚書省右僕射蕭瑀……這也正常,“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主要指的就是南梁嘛。
不過傅奕不甘示弱,與蕭瑀唇槍舌劍,激烈論爭,而且也不是沒有贊同他的人。
李善瞄了眼李建成,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位太子還真的確不堪為君,傅奕前後七次上疏,痛言佛教蠱惑人心,盤剝民財,消耗國庫等弊端,請求沙汰僧尼。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傅奕的建言是正確的,而太子卻因為信佛而大加駁斥,李建成的小字毗沙門就是取自佛教。
而李世民極為贊成傅奕,大量僧人佔據土地,逃避稅賦,又不守戒律,長此以往,必有亂局。
李善琢磨了下,或許李建成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信佛,而是有大量的朝臣信佛……有以此籠絡朝臣之意。
但無論如何,這種選擇在李淵面前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因為李善很快就發現,李淵是贊成李世民的……這是一個帝王的選擇,無關於奪嫡,無關於爭權奪利。
李建成看了眼一直在看熱鬧的李善,突然道:“記得懷仁也是信佛的?”
李善呃呃呃了會兒才小心翼翼的點點頭,這倒是真的,他前世就信佛,初一十五還要吃齋,平時經常在心裡默唸經文。
不過前世信佛和這個時代是不同的,現代社會里,做個和尚都要考文憑呢,用高小琴的話來說,那是職業而不是信仰。
李淵皺著眉頭看著李善,“朕記起來了,東山寺對吧?”
“從出生就開始修閉口禪的烏巢禪師。”李世民不動聲色的補充道:“為此杜克明還在懷仁手中吃了虧,東山寺持續至今。”
李善猛烈咳嗽了幾聲,“秦王殿下,這事兒……”
李建成又說:“對了,那位佛家千里駒玄奘禪師已經自天竺回返,上個月抵長安。”
這才四五年,玄奘這麼快就回來了……李善有些意外,不對啊,記得歷史上的玄奘在印度待了好些年,甚至在當地都名聲遠播,很久之後才啟程回唐。
李世民扯扯嘴角,“懷仁看來,應裁撤寺廟,沙汰僧尼否?”
李淵看了看兩個兒子,也將視線投向了李善。
今天就不應該覲見,李善無語了,這事兒怎麼就繞到我頭上了?!
說應該禁佛,那等於是在打自己嘴巴,說不應該禁佛,那等於是與李淵、李世民唱反調……最關鍵的是,不管怎麼選擇,都有立場。
而李淵正好有試探李善政治立場的企圖……這一點李善猜到了,李世民也發現了透過凌敬告知。
所以,李善根本就不可能有立場。
“臣雖蒙陛下愛重,冊封嗣王。”李善正色道:“但非宰輔,無權建言,且此非司農寺所轄。”
李淵揮手道:“但言無妨!”
這是要逼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