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羅氏……燕郡王羅藝?”李乾佑狐疑的看著李善,“羅藝被驅逐出京,如今是隴右道河州總管。”
李昭德也盯著李善,“仁智宮事變之後,秦王殿下入主東宮已然確鑿,但突厥分裂,或會大舉南侵?”
李善饒有興致的點點頭,“今日與秦王殿下決議,抽調侯君集、馮立、史大奈、段志玄、侯洪濤等將補入靈州軍,尉遲恭明日啟程往延州道,另調韓國公龐玉入代地。”
李昭德臉色微冷,“若是東宮不肯束手就擒,只能乘突厥來襲之際……而馮立、薛萬徹均未回京,李高遷被罷職,只能是燕郡王羅藝。”
李客師嘖嘖道:“十二郎越六郎多矣。”
所謂的六郎,指的是在丹陽房這一輩排行第六的李楷。
李善沒吭聲,但其實心裡是贊同的,平心而論,自己雖然與李楷關係更好,但李楷無論是治政還是領軍都相對比較普通,也缺少對局勢的分析判斷能力,當初接任代縣令之後,李楷只是蕭規曹隨,崞縣一戰時候,也是以李義琰為主。
而李昭德雖然年少,但能透過李善說的“雲陽縣”迅速聯想到羅藝,也聯想到了突厥來襲,聯想到東宮可能的異動。
李世民那邊已經有情報傳來了,羅藝早在幾年前被驅逐出京的時候就在雲陽縣留下人手,去年回京後又補充了一部分,粗略計算,至少有五六百人。
不同於長林軍,雖然只有五六百人,但卻是常年面對胡人侵襲的精銳。
李客師也能想得到這些,但不同的是他是知道答案的人,他是透過裴世矩至今還沒有致仕來判斷東宮沒有選擇束手就擒……從資質上來說,李昭德比李客師父子都要強。
至於李乾佑……他還在大為詫異,“羅藝能作甚?”
“他都被驅逐出京了。”
李昭德沉默了會兒,低聲道:“天節軍。”
“羅藝坐擁幽州多年,麾下天節軍頗為驍勇,如今一部駐守幽州,一部駐守河州。”李昭德低聲解釋道:“與薛萬徹、馮立不同,天節軍乃是羅藝的私軍……”
李乾佑終於聽懂了,“羅藝有可能暗中在雲陽縣佈置兵力?”
雲陽縣距離長安城只有三十里,如果是快馬奔襲,需要的時間會非常短暫。
“即使長安大亂,四弟也應無虞,東宮不會放縱。”李客師解釋道:“但如果是在三原……一旦生變,只怕橫遭不測。”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旦東宮敗北,羅藝佈置在雲陽縣的精銳很可能會劫掠縣城後逃竄……雲陽縣畢竟是羅藝的鄉梓,而三原縣正好在雲陽縣的北方不遠處。
李乾佑嘆息了聲,看向李善,“那昭德就拜託懷仁了。”
“何須叔父多言?”李善笑道:“昭德不比他人。”
李昭德畢竟年輕,還沒聽出什麼,但李乾佑、李客師都心裡有數,李善功勳卓著,兩度救駕,但爵位是不可能晉升了,而且短時間內也不會在職位上有所突破,而身邊親衛中已經有了蘇定方、張仲堅這樣的名將,還有王君昊、劉黑兒、侯洪濤,已然儼然為一方勢力。
以李善一貫謹慎的性情,除了張仲堅之外,其他人短時間內很難再有所分潤……反而是與李善關係比較好的幾個友人,比如李楷、李昭德、王仁表能有所分潤。
“不過叔父留在長安,他日理應能起復。”李善笑著說:“秦王殿下有量,當不會置之不理。”
其實這話的意思很明顯,關鍵不在於李世民有沒有量,而是李乾佑有個叫李藥師的哥哥,還有個叫李客師的哥哥……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李客師也是隨李世民起兵的主要將領。
李乾佑此時倒是灑脫,搖頭道:“兄弟五人,長兄早亡,二兄為天下名將,三兄如今為秦王心腹大將,五弟守家,某資質平庸,文武均無傑出之才,等諸事平定,當歸鄉悠遊泉下。”
呃,其實李乾佑對仕途還是挺上心的……李善略有些詫異,當年他施計讓李乾佑搶了李德武的長安令,主要就是李乾佑在這方面有強烈的進取心。
但隨後李善就知道為什麼李乾佑如此消沉了。
“一市尚不足,東西兩市,均血流成河。”李乾佑低低呢喃。
唐代承襲《周禮》“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即在市中執行死刑,所以一般來說是在東市或者西市,但此次楊文幹謀逆案牽扯的人太多太廣了,一個市都不夠用,東西兩市同時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