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漢在瓦崗寨就是勇武著稱,在洛陽大戰中先大敗鄭國太子王玄應,後獨領一軍奔襲破洛城,是秦王一脈中少有的方面將領,就是年紀大了點,都已經五十好幾了。
雖然李善沒有明確的挑選誰,但前幾日李善都已經評價李世績“攻稍不足,守綽綽有餘”。
“那便是世績吧。”李世民心情恢復了點,笑著說:“如今懷仁的分量越來越重了。”
“殿下說笑了。”李善搖頭道:“陛下信重殿下,方能為之。”
“但懷仁的確有識人之明。”李世民看向房玄齡,再看向凌敬,“若是懷仁不嫌棄職卑,倒是可以接替凌公呢。”
凌敬如今就是吏部員外郎,只不過這個職位官階有點低……配軍功赫赫而且兩度救駕的魏嗣王李懷仁實在是不太合適。
房玄齡趕緊介面道:“以懷仁之能,當可掌吏部。”
在場的人都心知肚明,杜如晦肯定會結掌門下,房玄齡肯定會執掌尚書省,但剛剛開始很可能是在吏部尚書這個位置上過度……這也與房玄齡舉薦之名相符合。
李善倒是很無所謂,笑著說:“其實員外郎就不錯,不過吏部……還是戶部或者工部比較好。”
“戶部……懷仁善算學。”李世民好奇問:“工部……難道懷仁尚有略懂之能?”
凌敬也忍不住笑了,長孫無忌在一旁說:“玉壺春、紅磚……”
杜如晦幽幽道:“說不定他日殿下登基後,再立十大德,魏嗣王當能列入其中。”
在眾人的鬨笑聲中,李善爆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聲,杜如晦這廝到現在還沒忘了當初在自己手上吃的那個癟啊。
不過杜如晦說得還真不能算錯,李善曾經留意過,自己能背誦的經文中,有幾篇現在還沒問世呢。
聊了一陣後,李善轉而道:“對了,陛下有意,使侯洪濤晉左千牛衛將軍,讓殿下挑選麾下得力者出任右監門衛將軍。”
長孫無忌都眉飛色舞了,李高遷被拿下了,羅藝被驅逐出京,這顯然是廢太子的先兆……而讓秦王挑選心腹出任右監門衛將軍,這是秦王入主東宮的徵兆。
而凌敬皺眉道:“馮世立未去職?”
“嗯。”李善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再加上長林軍尚未撤銷,而孤要遷居出宮,故不可急躁冒進。”李世民心態還算平穩,“右監門衛將軍……”
北衙禁軍中一共有左右千牛衛將軍、左右監門衛將軍八人,分別是左千牛衛將軍侯洪濤、張琮,右千牛衛將軍李客師、闞陵,左監門衛將軍馮立、張仲堅,右監門衛將軍馬三寶。
其中秦王一脈的有張琮、李客師兩人,太子一脈有馮立,平陽公主嫡系馬三寶,反而是李善一脈最多,除了剛剛晉升的侯洪濤,尚在靈州領軍的張仲堅外,闞陵也被公認為魏嗣王一脈。
原本北衙禁軍的節制權是奪嫡中的重中之重,平陽公主、蘇定方、柴紹、李善輪番執掌,始終沒有讓太子一脈得手,而四個大將軍都是虛銜,實際掌軍的就是這八個將軍級別的將領。
但如今,局勢已經大為不同,等李世民回京後就會立即遷居至金城坊的天策府,誰掌控了北衙禁軍,都不能對李世民產生直接的威脅或直接的保護,重要性自然也極度下降。
換句話說,這個右監門衛將軍的含金量已經大為降低,李淵將這個位置的選擇權交給李世民,其實是在隱晦的表明心意……兒子,別擔心,東宮太子之位還是你的。
但同時馮立的沒有去職,也是李淵透過李善在隱晦的表明……兒子,別急。
李世民顯然也看懂了,沉吟片刻後才決定,“雍州司馬王君廓轉任右監門衛將軍,雍州別駕黃君漢去職,轉天策府護軍。”
讓名義上掌控長安的兩個雍州牧的屬官去職,這是李世民在表明,父親,我不急,慢慢來。
呃,其實這些李善還真的不太懂,與凌敬一起告辭離開之後,後者細細剖析給他聽的。
真夠繞的……李善暗罵了幾句,隨口道:“封倫總算是死了,接下來應該沒什麼礙難……不信裴世矩還能做什麼。”
“封倫之能,你也目睹,勿要小覷了裴弘大。”凌敬提醒了聲,低聲道:“你不知封倫為何叛變?”
“不知,當然陛下親詢,小侄與蕭相等都退下了。”
“那今日賜死?”
“更不可能了。”李善攤手道:“近侍一直盯著呢。”
凌敬想了想笑道:“至死還是個糊塗鬼。”
李善沒吭聲,心想那倒不是,不過封倫至死也難以瞑目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