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便是,賢弟此去,建功立業,家母禮佛,言當常去東山寺上香。”
“那就拜託德謀兄了。”
李善站在榻邊,鄭重其事的行了一禮,才笑道:“長孫伯母頗具俠氣。”
趴在榻上的李楷笑了笑,芙蓉園當日,張永被無辜毆傷,長孫氏就挺身而出,質問羅氏子弟。
這次丈夫兒子都被捲了進去,長孫氏勃然大怒,去信山東,質問崔王氏……這件事被刻意傳出後,羅藝不得不親自登門謝罪,詳加解釋李客師父子還真不是他這邊動的手,而是齊王李元吉。
所謂的崔王氏乃是博陵崔氏三房崔抗的妻子,出身太原王氏,其婆婆出身洛陽長孫,是長孫氏的堂姐。
換句話說,崔抗要稱長孫氏一句表姨母。
芙蓉園一事後,太子懷柔雲陽羅氏,太子妃為羅陽挑中了崔抗的女兒……崔抗還在猶豫間。
長孫氏自知曉李善身世後,多有照拂,李善困於山東其間, 長孫氏多有勸慰朱氏, 甚至還曾經登門拜會。
所以,李善對長孫氏一直心存感激, 即將北上,朝局之外,他最擔心的就是母親,畢竟和去歲自己隨軍時局勢已經大不一樣, 裴世矩、李德武或許都在盯著。
可惜母親不肯一起去雁門, 不過雁門隨時可能遭受突厥來襲,李善也並不放心,所以今日前來辭行,特地請長孫氏留意。
“明日即啟程, 可惜愚兄……”
“德謀兄, 你我之間,何需如此客套。”
略略聊了幾句,李善告辭離去。
趴在榻上的李楷看向好友離去的背影, 其實他有些羨慕,未至弱冠之年,已能擔當重任……而世家子弟地位高崇,卻只能困居家中。
隴西李氏丹陽房子弟,李楷這一代沒有一個出仕的,大約要等到這場奪嫡之戰落幕之後。
走出府門,李善在心裡盤算,李楷、王仁表、房玄齡、韋挺、魏徵都已經去過了, 杜如晦就算了……平陽公主那邊還是不去的好, 想必對方也能理解。
剩下來的大都是平輩,有的是秦王府子弟, 有的是同科進士, 不用一一登門,長輩的只剩下長安令李乾佑了。
說起來在科舉之後, 已經好久沒見了, 其子李昭德被關在家中讀書, 外出也少。
但進了府, 李善有些後悔,來的可真不巧, 上首坐著的居然是齊王李元吉。
雖然李乾佑至今任兼任齊王府主簿,但李善沒想到, 李乾佑與齊王關係這麼好……居然會來家中拜會。
似乎去年在軍中,兩人關係只限於公事……李善一邊琢磨,一邊行禮,“明日啟程赴任,今日特來向叔父辭行。”
李乾佑捋須笑道:“當日小小少年郎,如今已堪重任,他日必為國之干城。”
“若無去歲叔父相召,小侄何來今日。”李善再行一禮,“亦要謝過齊王殿下。”
去年李善押運糧草北上, 百般籌謀,歸京誇功, 爵封縣公……而推動他北上的人中,齊王算是一個吧,只不過對李元吉來說, 當時的李善寂寂無名。
李元吉兩眼一翻,“你如何稱某?”
李善猶豫了下才輕聲道:“見過四兄。”
皇子中,李元吉排行第四, 前面還有個已經夭折的李玄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