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視線在空中撞了撞,李世民眼神坦蕩,而李善微微垂下眼簾,移開視線。
有的事情是不需要說出口的。
前年長樂坡初見,李善就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房玄齡、杜如晦陸續在李世民面前舉薦,而李善在山東戰事中為秦王一脈立下大功。
但是,李善始終沒有正式、公開的投入秦王麾下,甚至不惜以科舉入仕來模糊政治立場。而李世民也沒有刻意懷柔籠絡。
究其原因,就在於一門雙相的河東裴氏。
在自身分量不夠的前提下,李善很難確定,李世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李世民也有同樣的遲疑。
所以,李世民在會面之初,就在等李善提起河東裴氏,提起依附東宮的裴寂,提起兼任太子詹事的裴世矩,提起一個多月前投入天策府的裴懷節。
但李善始終閉口不提。
長篇大論的送上重禮之後,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選擇面前的少年郎,而不是垂垂老矣的裴世矩。
面前的少年郎決心依附,又腹藏良謀,頗有手段,李世民自然是要施恩……就算屬下忠心,寡恩終會眾叛親離。
所以,“任爾擇之”是一個許諾。
他日登基, 許你李懷仁有處置李德武、裴世矩甚至河東裴氏西眷房的權力。
一個被父親拋棄的兒子, 一個搶走了父親的世家……還有比這更有效果的施恩手段嗎?
屋內安靜了片刻,李世民主動換了個話題, “代州即前隋雁門郡,乃河東門戶,雖如今馬邑來投,但雁門仍是重鎮, 懷仁此去, 肩負重擔。”
“突厥或會捲土重來。”李善淡然道:“但在下任代縣令,上有代州總管,又有御邊名將劉世讓,更有左武衛大將軍李高遷……”
李世民眉頭一皺, 打斷道:“懷仁此次赴任, 當攜文吏隨行。”
看李善有點懵懂,李世民搖頭道:“前隋文皇年間設代州總管府,大業年間撤總管府, 改為雁門郡。”
“本朝初立,劉武周據馬邑攻雁門,直到武德四年,孤領軍滅之,方設代州總管府,下轄五縣,兼管代州、蔚州、忻州。”
李善倒吸一口涼氣,如此說來, 管轄三州, 代州總管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去歲突厥破雁門,侵擾河東道, 朝議撤代州總管府。”李世民解釋道:“但如今馬邑來投, 代州當穩,父親有意重建代州總管府。”
頓了頓, 李世民補充道:“劉世讓或有希翼。”
在確定赴任代縣令之後, 凌敬打探相關訊息和人物, 其中李善最關注的就是劉使然。
雖然此人曾任幷州總管, 但實際上最著名的幾戰都是在代州境內打的……如今起復,雖只是崞縣令, 但兼代州司馬,劍指代州總管, 倒也合適。
遲疑了下,李世民又道:“高滿政其人雖是劉武周舊部,但舉城而降,理應不會復叛。”
李善點頭道:“聽凌伯提過,高滿政盡殺馬邑突厥兵,斬苑君璋一子。”
“不錯。”李世民輕聲道:“左武衛大將軍李高遷乃父親晉陽老臣,常伴左右。”
“武德二年,太子平祝山海之亂,武德四年, 太子出鎮蒲州以備突厥,李高遷均在其麾下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