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本就是一個聰明的人,沒有了寧錦和大明朝中大臣們的牽絆,智慧再次回到了他的腦子裡。
被問住了的春信使羅德憲,毫無掩飾的一陣驚訝。
“將軍真乃神人也,我們國主因為和大清結盟,大明暫時都還不知道。”
然而這次輪到袁崇煥無語了,他拼命的離開寧錦就是不想夾在大明和大清之間,被犧牲掉,已經從皮島跑到了朝鮮的平襄。
似乎還是沒有擺脫身後的威脅。
大明有點鞭長莫及,可大清距離就很近了,隨時可以揮鞭直直的衝殺過來。
“那就是說,現在平襄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祖大壽在一旁接話問道。
“被大清的鐵騎打殺了兩次,朝鮮早就沒有多少士兵了,平時穩定國內勉強可以,應對外敵肯定是不夠用的。”
春信使羅德憲一點都沒有出賣國家情報的不好意思。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袁崇煥走進了平襄城,才神情恍惚的覺得,他這一生打過的所有戰役,都沒有這一次來的容易。
沒有人抵抗,打進了城內,也沒有人大聲的呼喊著慌亂奔逃。
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一件事情,誰來做這裡的主人,這裡的百姓都無所謂。
“這裡的百姓都已經麻木了。”
祖大壽見過大明最貧窮的縣城,就是那裡的人,都要比這裡的人看起來有活力。
“這樣也好,省的咱們還要為了鎮壓內亂選擇殺人,就是咱們的兵員沒辦法補充了。”
袁崇煥一開始想的不錯,然而事實給了他一記重拳,朝鮮的百姓,只能被當做牛馬一樣的使喚。
想要當兵,一點都不可能。
“咱們這就打下了一個國家的都城?”
戴承恩同樣的神情恍惚,連手中的羽毛扇都忘了扇動,一身的才華在這樣順利的戰爭之中根本就沒有辦法施展。
“是啊,打下了都城。”
祖大樂接話道,能夠兵不刃血的接收一座城池本事無上的榮耀,可他此時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彷彿就覺得這裡本就該如此輕易的拿下才對。
“話說當年,那些死都打不下朝鮮的朝代,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戴承恩似乎是在問身旁的祖大樂,又是在自言自語的在歷史中找原因。
“歷史上的記載,都是打到最後斷了糧草,這說明不是打不過,而是······”
而是什麼祖大樂沒有說的很明白,戴承恩卻已經想到了原因。
無外乎就是有人眼紅這份戰功,從後面搗亂了,只有攻打高句麗失敗了,才能夠符合他們大多數人的利益。
“所以打仗的時候,還是需要自帶乾糧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何可綱一臉的神色莫名,他想起了崇禎新編的新軍,那些軍隊出行不但後勤供應充足,自身還要帶夠能夠吃上十天半個月的口糧,這還是往少了算的。
越是對某些歷史看得越透徹。
就越是感覺到新皇的可怕,不是那種算無遺策,而是以巨大的實力碾壓過去也要謹慎對待的態度。
這樣的人,想來是不會輕易失敗的。
除非他自己想要滅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