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是有來有往。
崇禎的辦法就沒打算和皇太極正經的做生意。
技術的碾壓,已經能夠讓他做到從經濟上打擊對手,只要皇太極想要他出產的商品,那麼就要跟著他的指揮棒走。
不管是去打蒙古,抓去奴隸,還是一口氣打到吐魯番,也都有著他。
能夠用別人的手,打擊自己潛在的敵人,還不會讓這些敵人聯合起來在邊境上對大明騷擾。
他的辦法就已經奏效了。
反正就是有棗沒棗打一杆子,成了固然可喜,不成自己也不損失什麼。
反而還得了一些戰馬和牛羊,何樂不為。
有著一群專業的畜牧大師給他們放牧,怎麼看都是一件很換算的事情。
李長庚他們的想法,還沒有徹底的轉變過來。
完全跟不上崇禎的思路。
“這麼說吧,戰爭有許多種手段,經濟也就是說財富,也是戰爭的一種,開邊市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做生意,還可以用經濟的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崇禎說著,用手蘸著茶水,在桌子上划著線條。
一邊是大明,另一邊是皇太極。
“只要咱們的商品以高價賣出去,就能收穫許多金銀,這些都是小問題,大明現在需要的是戰馬和耕牛。”
崇禎口中的金銀是小問題,可在大明的所有人眼中這個才是大問題。
能夠賺錢,都不當一回事,還有什麼才是大事?
李長庚有些糊塗。
“當然這些都要大明有足夠的武力,保證其公平性和不被人打劫才能夠持續下去,現在大淩河堡的軍勢已經成型,皇太極他們不來攻打便罷了,只要有想法,就絕對進不了寧錦防線。”
崇禎指出最前沿的陣地,在建奴們沒有建立起強大的火力炮群的時候,想要攻打擁有火槍兵防守的城池,那就是說笑。
除非守城的將領,腦子進水了。
“皮毛和人參都是有數的,只要持續個半年的時間,建奴們就得想辦法創收,而最快速的創收莫過於搶劫,這個是他們的老本行,搶劫大明是不要想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橫向發展,比如越過橫海,再向西進軍就是瀚海了,到時候大明需要的奴隸也會有人親自送上門來。”
很直觀的一副圖畫,簡單的就勾勒出了整個遼東的局勢,那就是在開邊市之後,建奴們的擴張方向。
看起來建奴的地盤是大了很多倍。
可他們的人少啊。
能夠佔領的地方有限,長此以往不斷的在戰爭中消耗下去。
人口就會越來越少,到時候大明不費一兵一卒,只需要前去佔領就是了。
以前李長庚總是聽皇上唸叨著經濟戰,還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此時終於有了一點真切的體會。
心中暗道:難怪當年秦朝能夠一掃六合,不單單的軍力強盛,就連經濟也在人家呂不韋的算計之下。
兩個方向都出了問題,其餘六國想不輸都困難。
而對於商人的危害,他心裡也就更加多了一層的顧忌。
士農工商,商人本就是排在最後一位,這麼看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皇上聖明,建奴們要想不坐以待斃,就只能按照皇上規劃的方向去走,只是臣不明白,咱們要這麼多的奴隸幹什麼?”
現在大明的糧食,自己用都很吃緊,也就是多了土豆和紅薯,才勉強能夠讓所有人吃飽肚子。
在乾旱地方推廣的玉米,也才剛剛實施,想要看到效果,還得到了豐收的時節才行。
奴隸買了回來,還是要給吃給喝的,而且奴隸能夠做成的事情,大明的百姓也能夠做成,現在到處都是出門務工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