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決斷高度)
駕駛艙內。
系統提示音再一次響起。
這時飛機已經接近決斷高度了。
決斷高度和決斷速度的作用都差不多,那就是提示飛行員檢視飛機是否異常。
如果在決斷速度之前。
飛機有異常的話。
飛行員可以終止起飛。
同時。
在飛機接近決斷高度之前,如果發現飛機有異常情況,飛行員也可以終止降落,重新復飛。
也就是說。
在飛機下降到決斷高度的時候,飛行員就需要做出著陸或者復飛的決定了。
不過決斷高度和決斷速度又有細微的不同。
那就是如果飛機速度超過了決斷速度,那麼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飛行員也得硬著頭皮選擇起飛。
但是如果飛機下降到決斷高度以下,要是遭遇極端情況依然可以選擇復飛,終止降落。
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常見。
畢竟下到決斷高度以下再復飛的話,危險性太高。
萬一飛機飛不起來怎麼辦?
所以除非是降落可能導致飛機墜毀等極端情況,且飛行員無法透過操縱飛機避免,才能在決斷高度以下復飛。
今天這架空客a320並沒有任何異常。
而且陸輕舟腦子也沒病。
當然不會選擇復飛了。
他始終保持下壓推杆姿態,機頭則對準遠處的機場跑道中心線,一邊接近機場,一邊下高度。
很快。
飛機就已經達到決斷高度。
此時機場跑道已經近在眼前了。
現在正是飛機降落的關鍵時刻。
所以塔臺管制員除非發現了異常情況,要不然這時候是不會選擇和飛行員聯絡,以免讓飛行員分神。
“500feet(英尺)”
“300feet(英尺)”
“200feet(英尺)”......
駕駛艙。
系統一直在不停地提醒著飛機目前高度。
陸輕舟一邊調整著飛機的飛行姿態,一邊持續減少供油。
他看了一眼空速表。
&n/h。
還是稍微有點快。
“把襟翼全部放下來,速度還是有點快。”他開口道。
陳彬立即答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