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天黑,憂心忡忡的葉守安站在別院裡眼望星空,嘴裡唸叨著:“老天爺,你為何不開眼?”
日軍司令部裡,被嚴刑拷打了一整天的祖父趴在地上痛得直哼哼,是田中老賊親自動的手,祖父受刑時每挨一下就大罵一句,最後田中沼打累了,祖父的嗓子也痛得發不出聲音。
“陸家哥哥,你還好嗎?”小狐狸的聲音在祖父耳邊響起,祖父以為是幻聽,便沒做理會。
“陸家哥哥,我是來救你出去的,你還好嗎?這些賊寇竟然把你打的這麼重!”
這一次祖父知道是狐仙前來搭救,便睜開眼睛,只見牢房裡除了自己再無他人,才張開嘴艱難地說道:“你咋來了?你趕緊走,我是走不出去了,你別受我連累,趕緊回家去!咳咳…”
田中老賊當然是招招都是下的死手,祖父這次被打的著實不輕,只見他說著說著話便吐出一大口血來。
小狐仙見祖父吐血也慌了神,聲音顫抖地說道:“陸家哥哥,陸家哥哥,你撐住,我帶你走。”說著便使出神通,下一秒這一人一狐竟憑空出現在葉守安眼前!
當時葉守安正在惆悵蒼天無眼,剛要開始唉聲嘆氣,就發現祖父和小狐仙在眼前的地上,小狐仙輕輕推搡奄奄一息的祖父,倆小眼通紅泛著淚花。
“大哥!”見此奇蹟葉守安雖然吃驚卻還是和已經化作人形的小狐狸合力將祖父抬進屋來。
“守安,大仙,我…我快不行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媳婦兒跟我的娃,我還沒見過他呢!我不想死,我還沒活夠…”祖父躺在床上,叫過葉守安和小狐仙,強忍著身體的疼痛使著勁兒說著,眼淚順著眼角滑落,嘴裡也不住往外吐血。
“保德哥,你別瞎說,我去給你找大夫,你且死不了呢!”葉守安看著祖父漸漸鐵青的臉也心急如焚,嘴上卻說著安慰的話。
小狐仙也眼淚汪汪的看著祖父無計可施,東北五仙中的胡家雖然多是醫病的,但是小狐狸自打出生修煉的便是道家的正統,對醫術根本沒有研究。如果現在回去族裡找同修來救祖父,來回的腳程也要好幾天。剛才在日軍司令部將祖父帶回使的全是蠻力,此刻已再無法力可用,當下這情形該如何是好?
葉守安似乎看出了小狐仙救活不了祖父的命,不禁撓頭,心急火燎卻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祖父躺在床上遭罪。
“看來,只能去找帶我過關的那個老道了。”小狐仙望著奄奄一息的祖父,喃喃的說道。
原來,小狐仙能過山海關全靠了一位姓劉的道士。
那天跟祖父母分開後,小狐仙便又回到了龍廟村想要找小豆子報那一槍之仇,但是小豆子出門不在,小狐仙便想放把火燒了這狗賊的成衣鋪。
剛點起火來就發現鋪子裡有個落了鎖的大箱子,小狐狸估摸著裡面備不住放著什麼寶貝,便微微唸咒,那鎖“啪嗒”一聲便掉落在地上。掀開箱子一看,裡面放著一個大包袱跟一袋散碎銀子,解開包袱只看見裡邊的一件衣服閃閃發亮。
小狐仙覺得祖母對它很好,它也喜歡跟祖母待在一起,想著祖母快生娃娃了,自己也該送點啥,便順走了銀子和衣服,來到了山海關。
山海關進出口各有一位天神把守,這是神界對野仙的一種制約。
都傳說五仙不過山海關是跟東北道教開山祖師郭守真真人有關係,其實不然。
東北不止“狐、黃、白、柳、灰”這五仙,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BJ之前。
明初的都城在南京,北方雖然不似當時YN那般未開化的蠻荒之地,卻不適宜居住,而且當時元朝舊部時不時的騷擾一下北方居民,老百姓怨聲載道,大多數選擇舉家遷徙,所以便造成了整個北方地廣人稀。日久天長,北方地界上日漸增多的飛禽走獸也都紛紛尋得了法門修煉成精。
成精了的動物時不時就惡作劇似的捉弄一下當地的居民,老百姓被捉弄久了,也都見怪不怪了。
成了氣候的動物不甘心只窩在一處玩耍,便成群結隊在北方各地四處遊玩,當時永樂皇帝就藩過的燕京它們也都時常進去耍一耍。
說的是這一年朱棣宣佈要遷都BJ,天子戍邊。一時間,整個朝廷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遷都事宜,修建BJ城更是刻不容緩。
當時負責規劃BJ城佈局的正是“黑衣宰相”姚廣孝,這位身穿僧衣卻享盡人間榮華的高人來到BJ,幾次三番被淘氣的野仙捉弄之後,一想到當今聖上以及大明後繼之君都要在BJ城紮根,天之子怎可受這些畜生的氣?便寫信邀來一位修為極深的李姓道人前來BJ降服這些沾了靈氣的野仙。
話說這李姓道人非同尋常道士,此人名叫李望格,乃是天界二十八星宿中“朱雀七宿”裡面的張月鹿轉世投來人間修行的。
一般神仙轉世投胎不外乎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神界動了凡心,被奪去法力和記憶,剝去神籍,墮入地獄輪迴。另外一種便是身負著維護人間秩序的使命,帶著法力和記憶由天界轉入人界修行,渡化眾生,待功德圓滿時,自身也能修得大神通。
這李望格便是第二種。
東北野路子修得成精的各色小妖似乎察覺到即將到來的危險,所以有意識的減少在北方戲耍的次數,可是星宿轉世的李道人又怎會不知這些野仙的心思?所以當他來到BJ城第二天,便開始和野仙的周旋。
過程中是否有打鬥,後人不得而知,只知道最後李望格和眾野仙達成協議:天界和佛界各派一尊大神護法金剛站在山海關前守護,未修成正果或心術不正的東北仙家不可進出山海關,違者抽去仙筋,打入阿鼻地獄,永世不可修仙。而靠自身修得正果的野仙可以直達天庭,接受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