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煒將三張四書五經卷子的評分看了一下,發現果然和自己想象的差不多,二十位同考官給出的分數大多是三分,只有一個四分,然後還有兩個一分……
三張卷子綜合評分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
尼瑪,這典型就是在懸崖邊上跳舞,六十一分那道四書題任何一個同考官只要少打兩分,他麼的範和這位牲口級別的數理化天才基本上也就拜拜了。
新科舉的制度就是這樣,只有三道題每題達到六十分以上,那麼卷子才會出現在主考和副考官的跟前,要是五十九……
那就算策論寫的再好,輔科全部滿分都沒用!
這種制度合理不合理無需多談,但是可以參考一下後世的高考。
比如高考的時候考生的語數外三門主科的成績加起來沒超過兩百分,那麼就算文綜或者理綜滿分也鳥用沒有,什麼985,211,雙一流基本上是不用想了,湊合著上個大專得了。
新科舉制度說起來是四加二,可真要嚴格來算的話,應該是三加一加二,這也是當前儒家堅守的最後的一點底線。
朱厚煒將三張四書五經卷扔在了一邊拿起了策論。
策論題二十位同考官大多數給出了四分,三分只有六個,三分以下沒有,也就是說同考官給範和的策論打出了八十二分!
摺合小分八點二。
讓朱厚煒略微感到意外的是,楊慎給出了八分,而張璁則給出了他最大許可權十分,至於擁有二十分許可權的主考官蔣冕則給了十八分!
三人摺合小分四點六。
如此一來便可以簡單算出範和的最終成績。
四書五經同考官給了一百八十六,摺合小分十八點六,主副考給分加起來二十四,摺合小分兩點四,小總分二十一。
策論小總分十二點八,格物滿分一百,小分十,化學滿分一百,小分十。
全部加起來五十三點八!
六門卷子,四書五經加策論每門一百四,總分五百六,兩門輔科總分兩百,功績七百六十,小分七十六,按照百分之六十及格算,那麼四十五點六分為及格線。
範和高出差不多八分!
落榜舉子要麼是四書五經考的沒到同考官的六十及格線,要麼就是最後的總分核算沒過及格線。
前者基本是儒家在卡,而後者估計就是輔科學渣……
“這範和乃是經世致用之才!”朱厚煒放下策論卷感嘆了一句。
範和的策論論點很清晰。
工業如何結合軍事,如何提高生產力,如何運用到農業這三大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文中甚至涉及了流水線作業的概念!
而這些敘述完全說到朱厚煒的心裡面去了……
“陛下,現在外面舉子鬧的挺兇……”任興忐忑的給高興的皇帝澆了一瓢冷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