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要說起來,科舉改革與國子監的監生關係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因為監生和舉人一樣都是可以直接在吏部投檔備案選官的,也就是他們不需要科舉也擁有出仕的資格。
但是國子監還是炸了……
因為告示中說的很清楚,監生想要順利從國子監畢業進入選官的話,需要加考兩門,也就是科舉四選一的兩門輔科!
這次科舉改革影響最大的恰恰就是監生和舉人!
對於秀才還有童生的影響反而沒有那麼大。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能成為舉人的什麼人,必然都是飽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他們每日裡鑽研經義,拼了老命的去選題寫題,為的就是魚躍龍門的那一天。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說的就是他們,既然是一心,那麼自然不會去學別的,什麼算學,什麼格物、財經,誰會閒著沒事幹,把有限的精力浪費在這些雜學上面。
要學這些的,基本上也都是已經步入官場,再不需要經歷科場廝殺的讀書人,他們有精力去學這些,是因為時間足夠或者治政需要。
而舉人,他們的目標就是會試,而會試考的就是四書五經,那麼不學四書五經學什麼!
算學?格物,不存在的……
舉人跑到國子監來成為舉監不選官,自然是因為對自己會試中榜充滿信心,可現在倒好,還信心個屁。
至於純監生就更不用談了,這些監生十有八九都是豪族、士紳之後,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幾乎都是對科考沒什麼指望的學渣,然後家裡面透過關係或者花銀子,進國子監來鍍金的,就等著在國子監混上幾年,然後再找關係出仕的……
現在好了,監生想要順利畢業必須透過什麼狗屁研究院的輔科考試,而且是有標準答案的考試!
人情分沒了,狗屁研究院在哪?不知道,研究院有哪些人,不知道……
簡單點說就是不透過,那結業就遙遙無期……
監生豈能不憤怒!
“荒唐,荒唐吶。”舉監牧逸悲憤莫名道:“科舉傳承千年,乃是切斷門閥任用私人之道,是吾等寒門學子進身之道,乃千年以降,歷朝歷代最大之德政,善政,豈可輕易更易之!天子革除天下弊政,天下無不稱頌,然科舉乃德而非弊,何須易之!”
“牧兄此言乃是正理。”同為舉監的陳鈺也是滿臉的不憤:“我等學子,埋頭苦讀十餘載,日日攻讀聖賢書,為的不就是能登天子堂,為君王分憂,理天下之政,如今天子濫改科舉,可曾為我等讀書人考慮!”
告示跟前議論紛紛,幾乎如出一轍都是在反對改革科舉制度,看著一個個義憤填膺的監生,就彷彿是一群被刨了祖墳的傢伙在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我輩讀書人,當伏承天門,向皇帝請願!”人群中不知道是誰吼了一句,頓時噪雜的現場變的落針可聞。
堵承天門……
這事咱們幹過,最後呢?
馬慎沒死……
再然後,晉地十一大商包括馬家,死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