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大宋有此丈夫,朕便徹底安心了。愛卿舟車勞頓,快快回去歇著吧。”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陳興漢退出文德殿。
次日一早,他便帶著宋朝皇帝賜予的三軍統帥之文書,風風火火的籌備整個大宋王朝的邊防軍鎮。
一時間,大宋軍政的變革被徹底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與此同時,內閣宰輔李彥回聯合戶部尚書劉志旺,跟劉成儒談成了宋金之間的具體盟約。
宋金休兵,重提當年的海上之盟。
宋金民間開放通商口,民間鼓勵互相通婚。
金國交出宣和末年從大宋拿走的黃金白銀。
此外,宋金自北方上谷軍鎮左右設定兵行線。
從西北的雁門關到山東的膠州灣,規劃疆土。
並在兩年之內,撤離邊境陳設的雙方大軍。
這些內容,都是極為實際的要求。
放在以前,金國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
但是劉成儒對這些宋朝提出來的要求極為認同。
甚至劉成儒想都沒想,就直接確定了。
這恰恰說明這些要求也在金帝完顏吳乞買的計劃之內。
靖康三年,四月初二。
宋金在汴梁城東華門的都尉府簽署了契約。
被金國跟大宋的歷史學家統稱為:汴梁之約!
趙爍選擇在這裡簽署也有他的政治意義。
畢竟,他自登基之後,在這裡統籌了三次汴梁城保衛戰。
並且三戰全勝。
只不過這樣的契約一經簽署。
朝堂之上那些主戰的熱血將領們扼腕嘆息:“我大宋幽雲十六州已經裂出百年,這一和,恐難以迴歸故土了。”
那些相對保守的官員們則是輕籲一口氣。
宋金終於在經歷了多年戰火之後,迴歸和平。
黎民百姓可以重新開始生活,構建家園。
大宋朝雖被戰火肆虐,但是打出了士氣,打出了凝聚力。
天下百姓無不歌頌趙爍為開天闢地的千古聖君……
靖康三年,秋!
大宋萬萬裡沃土披上了金燦燦的麥穗。
西北塞外的党項人也大批進入宋地,跟金國子民一起在大宋這個熔爐之內,進行著民族大融合。
在泱泱華夏,數千年的土地上,綻放出漢文化的璀璨光芒。
經過融合之後的華夏民族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他們的商隊進入陰山,商船駛出渤海,征服高麗,甚至是孤懸海外的東瀛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