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個月前,管闊第一次來到金陵,傳說中他的祖地、父母的故鄉。
在這裡他感慨萬千,經行過不少父母曾經待過也看過的地方,尋找著遊離於歲月之中的影像。
他和這座城一見如故,大概是因為血脈之中的力量。
但是終究,金陵被攻破,他也是離開了這座城,物是人非,吳皇、關纖雲、關直霄、金憂在、關偃月……
時間過得真快,而世事的變化,也是讓人唏噓長嘆。
他原本以為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時隔數個月,卻終究還是回到了這裡。
他其實並不是為了南吳而戰,可能只是為了父母而奪回這裡。
從鳳台門而入,他一馬當先,迎面是那些對於他們的到來震驚異常的北唐府兵。
起初他們遇到的抵抗很小,那些人驚慌失措地潰散,但是到了後來,金安殺過來的訊息似乎已經傳遍了那些人的耳中,他們開始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但是管闊深知既然到了這裡,那麼就沒有了任何的退路,要麼滿身浴血站在城頭呼嘯滄桑,要麼一身煙塵倒在地上回歸塵土。他後面跟著衝殺的輕騎兵也是。
騎兵就像是一把把的刀鋒,挾帶著銳不可當的風雷之勢,割出一片又一片的鮮血,一路披荊斬棘而前。
鳳台門處的北唐府兵們,處在了腹背受敵的境況之中。
關連殿的部隊已經察覺到了情況的不一樣,由之前的絕望變得殊死搏殺起來。
管闊明白,帶給他們的,這還不夠。
他用吳語大聲喊了起來:
“援軍已經到來,是八千輕騎,千里奔襲而至,反擊的時刻已經到了!”
接著他又用北唐官話大喊:“威遠將軍已經被我們擊敗,你們直接投降還有存活的可能!”
他這兩句話全部都是誇大其詞,其實城外的金安生死未卜,他們給威遠將軍造成的困擾僅僅只是暫時的,只要組織得當,金安便會死無葬生之地。
可是在這些時候,很多話語卻擁有著極大的魔力。
城內交戰著的雙方士兵並看不到城外的場景,自然無法判斷他所說的“八千輕騎馳援”以及“威遠將軍被擊敗”的資訊是真是假,他們只是看清楚了管闊帶兵殺了進來,卻並沒有看到威遠將軍其他的部隊。
這很能夠說明什麼。
尤其是這現象和他對雙方所說的那兩句話配合起來,天衣無縫。
北唐府兵自然沒有馬上有人真的投降,他們很明顯是變得越來越慌張起來。
而南吳人卻像是望見了希望的曙光,所有人都變得興奮而又勇猛。
管他是八千輕騎還是八百輕騎,最起碼他們看到自己的援軍和他們夾擊了鳳台門處的北唐府兵,這樣就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