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會等人。
你會老,我會老,所有人都會老。
但是,不管過得是否充實,我們都切身度過了那一個個的瞬間,難道不是嗎?
六天過去了。
管闊依舊身在姑蘇界內。
這麼多天以來,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也可以說是想好了以後的道路。
他要去往金陵,去見那一位不可一世野心勃勃的南吳皇帝。
他的懷裡還懷揣著那枚聖旨,他現在被殺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他滿心的怨氣,所以,他一定要親眼見到那一位陛下,並且當著對方的面,質問:為什麼要這樣對他,既然君無戲言,又為何出爾反爾?
只要他能夠活著去到金陵,他就會把聖旨拿出來,叫整個南吳的人們看看——他們的陛下是怎樣一個無恥的小人,不論他們相信與否。
他要鬧它一個天翻地覆!!
他想好了,思考完畢了,這條路看似是在鋌而走險,但是是死中求生,其他的路,他都不能走,唯有這麼做,才能夠出奇制勝。
他就是想要活命,他有什麼錯?
既然沒有錯,那就應當義無反顧地去反抗,去叫那些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他明白,之所以那些人選擇殺死自己,而不是拉攏自己,是因為那些人覺得他不具備被拉攏的資格,但同時他又“有一些”危險,於是殺死他是最最恰當的做法。
他會讓那些人明白事實究竟是什麼的。
當然,他不會知道南吳陛下的小心思,以及與那個龐大家族的博弈。
那種博弈持續了許多許多年,所以其實並非只是針對他管闊。
在以往,還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勢力成為南吳陛下同那個龐大家族博弈的犧牲品。
於那兩個勢力看來,犧牲掉的人物,都是可以被犧牲的,他們自己捲進來,是他們自己的運氣不好,怪不得他們。
管闊不會知道這一切,他只是認為是吳皇看他不爽。
不管是不是一個錯誤,他都從之前的那個村落購買到了足夠的東西,姑蘇距離金陵並不遙遠,如果他和李千容沒有在半路之上被殺死的話,想來是可以趕到而不至於被餓死的。
追殺他的普通民眾他並沒有遇到過,那些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可能在看到通緝令的一剎那,是義憤填膺,看到他管闊的一剎那,是恨之入骨,除此之外,他們不會有閒心情主動去搜尋管闊,而自己的小日子不過了。
但是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刺客、殺手,以及各個準備效忠吳皇的勢力派出的強者一次又一次地對他進行著襲殺。
就像是會無窮無盡一般。
他開始受傷,並且傷勢越來越嚴重,可是那些人不給他養傷的機會,他也無法停下來,他必須活著命去到金陵,那樣才能夠活得再長一點。
當然,那只是可能,如果他判斷失誤的話,說不定在到達金陵的一瞬間,便被吳皇派人殺死,但是現在看起來,那個決定是他最有希望活命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