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和搶險隊負責的江段只是松花江中很小的一段。
在黑省軍民和兄弟省份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抵擋住了洪峰。
而長江沿岸有險情的堤壩太多。
一時間難以面面俱到。
八月份,長江上游出現了五次洪峰。
其中8月7日到17日的十天裡,連續出現三次洪峰。
廣大軍民都累癱在大壩上。
最終,在關鍵時刻,三十萬解放軍指戰員手挽著手,用人體來阻擋洪流。
很多人被捲進了洪水裡犧牲了。
更多的人負傷。
在這次洪峰到來之時,為了確保下游城市的安全,葛洲壩樞紐以及隔河巖、漳河、丹江口等水庫攔蓄洪水,冒著巨大的風險,為長江抗洪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說的再明白點,就是長江上的水利大壩,拼盡全力攔截洪水。
防止洪水沖垮中下游的堤壩。
這是要冒風險的。
可見當時的這個決定也是非常艱難的。
長江這邊17號的洪峰剛過。
22號,嫩江、松花江洪峰就來了。
這就是盧昌華他們成功過峰的那次。
其實,22號的這次洪峰是非常兇險的。
這關係到了哈市,齊市,佳慕斯等幾個東北的大型城市的安全。
國家非常的重視,打電話指示,全力保證城市安全。
當然,在過峰的過程中,很多非城市地區就成了洩洪區。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水量這麼大,流速這麼快,原有的江道根本就無法容納那麼多水。
能不漫堤嗎?
比如說嫩江吧,前後就有六處決口。
搶險隊只能確保沿岸城市安全,至於廣大的農村地區,只能做出犧牲了。
因為以現在的人力,根本就救不了。
只能做到人員物資的轉移。
可就是這樣,也有大量的牲畜死亡,大量的農田淹沒。
房屋倒塌已經是常事了。
嫩江和松花江三次洪峰一過,一直保持高水位。
而長江的洪峰前後過了八次。
直到8月31日,第八次洪峰過後,嫩江,松花江水位開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