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北寧,寒冷刺骨。
昌和廠裡卻熱鬧非常。
央視在休庭之後,找到了昌和的律師團,希望能庭外和解。
這就是變相的認輸了。
這幾天,欄目組在節目中鄭重的向昌和集團道歉。
承認自己的工作失誤,沒有認真調查就下了結論。
這個道歉一出,昌和集團也撤訴了。
同時,律師團在京召開了新聞釋出會。
宣佈從一九九三年起,將積極組織相關專家團隊,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假運動。
並正告所有未經昌和集團授權,私自彷制昌和產品的廠家,立即停止侵權,否則將提起訴訟,提出鉅額賠償。
此新聞一出,舉國譁然。
這個昌和集團真是硬氣。
剛剛和央視和解,這又要和全國的鄉鎮企業作對,它是不想好了嗎?
有些冒牌小廠被嚇得都不敢生產了,反正也年底了,先停產過年吧。
有的廠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一進入十二月份,全國的省級報紙上突然出現了半版的舉報有獎廣告。
只要把彷冒昌和廠的零配件和侵權廠家的相關資訊提供給昌和集團,經核實後,一條線索獎勵一萬元。
廣告上留下了郵寄地址和電話。
這個廣告,瞬間就攪亂了年底的過年氣氛。
那些銷售假冒偽劣的小商人,握著這則廣告,心裡正在衡量自己要不要反水,直接把手裡的配件寄過去,這一萬塊太誘人了。
這則廣告,把那些頑固分子嚇得緊急剎車了。
連他們自己都想舉報自己,就問那些經銷商是怎麼想的?!
昌和集團每個省份都派出了一個團隊,暗訪市場,發現一處舉報一處,同時將廠家告上法院。
就在九三年元旦前,昌和集團就狀告了幾十家生產廠。
一時間,風聲鶴唳。
農機配件市場為之一清。
隨著打擊的加強,昌和集團的正品配件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市場。央視又把這一現象進行了報道。
盧昌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連續出擊,一連串的組合拳,把市場捶打的服服帖帖。
昌和拖拉機和配件一下成為了質量上乘的優質產品。
也不知是誰傳出來的說法,哪家修理店要是沒有昌和品牌的配件,就不是專業修理店。
一時間,昌和配件的銷量大漲。
自從央視與昌和和解之後,廣告部連續接到昌和的品牌廣告。
市場上連續打假,電視上連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