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造意念的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從工藝角度欣賞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徵。
古法工藝決定了世間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琉璃,所謂“天工自成”說的就是琉璃產品的單一性,仔細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動,會發現不同的意境。
中國古代製造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只不過那時人們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中國以後,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成的,而中國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到了漢代,琉璃的製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琉璃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如此悠久,但為什麼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實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為一種特殊的材質,和杏黃色、龍紋一樣,同屬王族專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製品,琉璃的製造工藝也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於琉璃的發現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們認為琉璃和水晶一樣,具有記憶與傳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擁有者“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
大約在元代,隨著漢文化的人為斷層出現,漢王室的許多技藝也失傳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話傳說中才有了,您一定看過《西遊記》,沙僧原本是天宮的捲簾大將,不就是因為失手打碎了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來的嗎。用周星馳的話講,打碎一隻酒杯就被貶下來,做神仙做成這樣也夠背的了。不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貴了。
鑑賞琉璃的關鍵:1.琉璃與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與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麼不同。
A、在史書上有明確的區分
金剛經上就有類似的記載。在中國所有的佛經中,佛家七寶的前五類是公認的,即金、銀、琉璃、硨磲*一種軟體動物*瑪瑙,後兩類有說是水晶的,有說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這說明琉璃是公認的佛家寶物;琉璃與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學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矽
當代國家級的專著《中國古琉璃研究》記載:古埃及“費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矽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國周朝時的琉璃,二氧化矽的比例僅僅是略大於90%(通透)。這9%的區別就是琉璃與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詳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種有色水晶材料,主要成份應該以二氧化矽為主,琉璃母則是一種採自天然又經人工煉製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的不同。
明代的藥玉應該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藥玉色彩少變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級實際上取決於琉璃母的原料與配製方法,這是自古以來的不傳之秘,正是因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國古法琉璃與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費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謂琉璃招財、保平安,與琉璃母有很大的關係;
琉璃的種類:A類:古法琉璃,採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
一種有色水晶材料,《天工開物·珠玉篇》:凡琉璃石與中國水精、占城火齊,其類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隱現於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漸稀缺,尤為珍貴。
一種採自天然又經人工煉製後的古法配方,可以改變水晶的結構與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與通透度上有明顯改善。《錢圍山業談》載:奉宸庫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錢滓然,塊大小猶兒拳……又謂真廟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色,而不克自必也;
B類:臺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來。工藝脫胎於[patedeverre],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中國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費昂斯”中二氧化矽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於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C類:水琉璃,現今常見的仿製琉璃,以不飽和樹脂材料製成,其特點是重量輕,敲之沒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變、混濁,無收藏價值,不過價格奇低;
製作工藝:古法琉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裡來、水裡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製作,相當費時,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製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銀製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數十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
由於琉璃特殊的工藝和複雜的製作過程,琉璃的光澤度是天生就沒有玻璃、水晶那麼明亮。不過,可能也正是因為這點,註定了琉璃要承載厚重的文化,變成一種文化產品。
琉璃中的氣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每個作品都有。在愛好琉璃的人眼裡,琉璃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且是有生命的,這些氣泡似乎正說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這些氣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現力,在燈光的照射下能發出炫目的光彩。
琉璃的硬度比較強,相當於軟玉的強度。但也比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中國琉璃藝術歷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於“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韋應物《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