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九十章 琉璃(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章 琉璃(2) (1 / 3)

從火爐中取出後不斷進行旋轉和造型,火爐裡面取出的琉璃溫度高,掌握好琉璃熔化的軟度,幾秒鐘就要成型。

在造型過程中,師傅們需要用手中的吹筒進行吹制,來保證琉璃的形狀,由於尺度很難拿捏,所以成品率極低。

琉璃成型以後,師傅們要把燒製好的琉璃放到保溫窯裡面,500多度,保溫4天,如果琉璃瓶身沒有出現炸裂的情況,說明琉璃已退溫成型。

第一步,創意設計:將創意透過平面設計圖稿進行表現。

第二步,原型製作:根據圖稿雕塑立體模型。

第三步,制矽膠模:在模型表面均勻塗抹矽膠,待矽膠凝固成矽膠模後,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第四步,灌製蠟模:調製蠟漿,在矽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切。

第五步,拆取蠟模:將冷切後的蠟模自矽膠石膏模脫出。

第六步,冷切容易使蠟模收縮變形,對拆模時留下的模線痕跡,得以工具細心地修整。

第七步,制石膏模:調製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飾後的蠟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蠟石膏模。

第八步,蒸汽脫蠟:將整個含蠟石膏置入脫蠟機內以蒸汽加溫,脫蠟後即為耐火石膏陰模。

第九步,精選原料:為精確控制各種顏色的比例和流動的美感,需依造型與設計精選特定顏色與大小的玻璃原料,並安排色塊的分佈位置。

第十步,進爐燒結:清模去塵後,將整個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使熱熔軟化的水晶玻璃如麥芽糖緩慢地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第十一步,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將冷切後的玻璃粗胚取出。

第十二步,切割修葺:將玻璃粗胚上注漿口部分多餘的玻璃切割修葺。

第十三步,粗模細模:以粗、細研磨砂將水晶玻璃之澆注口磨平整。

第十四步,冷工細修:以鑽石筆頭及其它工具細心雕琢,使作品表面顯得更為均勻細緻。

第十五步,簽字包裝:確認作品完整後簽名籤號。

琉璃佛教“七寶”之一,為消病避邪之靈物。

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擺放或佩帶琉璃可得三種福緣:

一)祛病:修行之人認為琉璃乃藥師佛的化身,能消病驅邪,使人獲得健康之福緣。

二)堅韌:因燒製繁難,佛教認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煉真理之艱難,而獲堅韌之力量。

三)靈感:色彩絢麗、變幻瑰美,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和想象空間,給人靈感和智慧。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在某種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徵。明澈的琉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願。

對比佛教的其它六寶,琉璃應該是一種天然寶石,且極有可能是碧璽。

《慧琳音義》卷一:”須彌山南面是此寶也。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釋髻珠雲是此寶,天生神物,非是人間煉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很多佛教中對須彌山的描述是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所以根據地理位置來看,琉璃的產地周圍應該在海上有火山。而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距離波斯很近,碧璽的一大產地正好於此,它們都位於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周圍的海上也確實又火山。且碧璽的原石的確也是像描述中的”其寶青色,瑩徹有光“,要”近“才有”皆同一色“。為什麼後來沒有把碧璽和琉璃統一叫法很可能是發現了碧璽這種天然寶石和中國古法琉璃雖然顏色外貌上一樣,而物理性質完全不同,而更正叫法後也會降低這種寶石的尊貴,才從清代過後才有碧璽的叫法,且同樣是用於頭飾珠串較多,與”帝釋鬢珠”用法都一樣。其它的寶石雖然也色彩多樣,但顯少有這種用法。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是狹隘的玻璃說法,現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種氧化物燒製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現今無論是光學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質所創作之作品,皆通稱為玻璃藝術品,由此可見琉璃只是玻璃的一個種類,其範疇遠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質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質是對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現出晶瑩剔透的效果,在光線的配合下,更能將其藝術特質充分表達。作為琉璃不但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透過鑄造工藝製作的作品表現力強,層次豐富,精緻細膩,尤其是色彩的流動變幻莫測,或熱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賞光影效果,特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淨之美。

琉璃的透流徹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