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已經黑了。
南大行政樓副校長辦公室卻燈火通明。
古文學研究院的領導們,教授們齊聚於此,一個個眉頭緊鎖。
人群最中間,是一道脊背筆直坐在那裡的瘦弱身影。
“諸位,以上就是晚輩的愚見,若能對古文學研究院的教學有所助益自然是好,若是無用,便當是晚輩口出狂言了。”
黎雲熙淡淡的說完這句話,就站起了身來。
她要走了。
李副校長看了眼在座眾人,說道:
“好了諸位,小黎今天說的東西確實很重要,我已經讓小趙做了記錄,今天時間不早了,明天咱們再正式開會討論討論?”
古文學院的領導和教授們自然沒有意見。
這些年過半百的長者,無一不是心懷對傳承的一片赤誠。
黎雲熙也算是他們學院的風雲學子了。
不少教授都和她接觸過,這孩子雖然有天賦,卻從不恃才放曠。
進了娛樂圈之後,成績斐然,但為人卻始終謙虛恭謹,對他們這些老師和同學尊重如常。
這時候,這些教授們已經選擇性忘記了——
去年那段給小黎同學上網課,卻時常被懟得啞口無言,摔門而出的歲月了。
今天這番膽大妄為的話,換個人說這些教授可能早就跳起來罵人了。
但這番話既然是出自黎雲熙之口,那就值得他們仔細思考思考了。
是啊!
同樣是自詡對華夏曆史如數家珍,但他們這些人,好像也只是如數家珍而已了。
比誰瞭解更全?
發掘更早?
理解更深?
可治學是為了什麼?
是致用啊!
是他們著相了。
誰說學古文學,學歷史,就只能做做研究,當個教書匠,沒事兒就掘個墓,往前數三千年的!
他們能做的事情還多著呢!
沒看見古代的皇帝從小學習經史子集,那叫一個博古通今。
以史明鑑,可以知興替。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活了大半輩子,竟然還沒有一個晚輩看得透徹。
“好好好,那我們明天再開會,八點是吧?那我得早點回去睡覺了。”
“人老嘍,這身子骨比不得你們年輕人,不行嘍!”
之前還跳腳的董教授,這會兒是最積極的。
夏教授不僅是黎雲熙的老師,也是古文學研究院實際的負責人。
他對自己這個學生也是再次刮目相看了。
原本只是想詐一詐這個逆徒,沒想到還真給他詐出來不少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