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知道大周天下甚至是天下的事,與外界文明保持聯絡。但是!外界的人卻找不到他們。他們採用這種方式,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永遠不會被時代拋棄淪落為原始部落。外界的人也永遠無法找到他們,侵擾他們。
有很多時候,莊子覺得古寨的先輩智者非常了不起!這種生活方式非常地正確。這樣!他們可以永遠地規避外界的戰爭。
惠施死了,莊子失去了一個辯論的對手。有惠施在,他們經常在一起遊玩、辯論。透過與惠施的辯論,讓莊子說話、用詞都嚴謹了許多。不然?惠施抓住了你的錯,糾纏著你,跟你辯論。
開始的時候,莊子不是很喜歡跟惠施進行辯論,覺得惠施這個人很討厭。不!有時覺得很可惡。可是!經過與惠施辯論後,才現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
惠施是個挑錯專家,你哪裡有錯,人家馬上就給你指正出來。雖然討厭,可對於莊子來說,覺得有了這個討厭鬼後,更能完善他的理論體系。
在惠施面前,你是打不了馬虎眼的。你的理論哪裡出現了漏洞,你不能自圓其說,你就要在他面前出醜。
所以!惠施死了,莊子覺得是他的一大損失,而不是少了一個討厭鬼。
在惠施之前,莊子也經常遇見刁難他的人。不過!他都能應對。唯獨!每次跟惠施辯論都是他先被惠施給難倒,而後他才反敗為勝的。
為什麼呢?
說明惠施不是隨口而說的,不是純粹地要跟別人“教條”。而是!他有才。他抓住了重點,挑出了你的錯誤所在。
在莊子的一生中,還有另外一個人,也是他值得重視的人。
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嫂夫人!
嫂夫人雖然是個女人,可她的思維邏輯能力並不比惠施差。甚至!過惠施。只是!她是莊子的弟子,她尊重莊子。有很多時候,她都不會直接為難師父的,都是抱著請教的態度問莊子的。有時!莊子回答不出來,她卻先想出來了。但是!她並不嘲笑師父,而是!很尊重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問師父是不是這樣子的?
如今的嫂夫人,已經老邁,身體很不好,完全靠張山在服侍她。
看到惠施死了,莊子都不忍心離開。他很是擔心,等到他從楚國回來了,嫂夫人就去了心界。
嫂夫人比莊子、張山都大,當年為了學道,她被漆園的鎮長大人給拋棄了。她為了學道,毅然決然地放棄優越地生活,跟著張山來到墨家分壇。
其實!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活著,嫂夫人是完全可以在漆園鎮鎮長大人家裡苟且地活著的。
張山也已經很老了,莊子懷疑?嫂夫人要是死了,張山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真的!等到他從楚國回來,可能都見不到這兩個人了。
雖然他是真人體,可以在一念之間就回來。可他想把他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真人體上面,用來尋找兒子,完成心願。所以!以他現在的修為,他無法顧及到許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