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莊子的故事> 第12章 人生如夢的由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章 人生如夢的由來 (1 / 2)

人生如夢這句話也是出自《莊子》一書,出自《莊子》內篇第二篇《齊物論》裡面。

道家是最早研究心理世界的,研究夢的。

莊子認為:夢也好,現實生活也罷,都是我們的大腦意識活動的結果。

夢裡的一切活動,都是由我們的大腦想出來的。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是一樣先想好了怎麼做、怎麼說,而後!我們就怎麼做、怎麼說了。

所以說!夢與現實是一樣的,都是大腦意識、思維的結果,都是由大腦先想象出來怎麼做、怎麼說,而後就去怎麼做、怎麼說。

所以說!人生就是一場大夢!

人生如夢就是這麼來的!

在《齊物論》裡面,說人生如夢是有前因後果的,不是專門說人生如夢的。

說人生如夢之前,是一個叫瞿鵲子的人問另外一個叫長梧子的人,由此開始。

大概的意思是:

瞿鵲子從孔丘的學生那裡聽到有人在談論道家,談論道家所說的至人、神人、聖人等之類的話題。說孔丘聽了之後說這是瞎扯。而瞿鵲子說,他覺得說的很好。

長梧子並沒有表揚瞿鵲子,反而還說了瞿鵲子一頓。

說:這些話就算黃帝聽了也會疑惑不解的,而孔丘他怎麼能夠理解呢!而且!你也得意得太早,就好像見到雞蛋便聯想到報曉的公雞,好像就有了公雞似的;見到彈弓便聯想到烤熟的斑鳩肉,好像已經獲取了斑鳩似的。

其實!那還早著些!還沒有達到道家修煉的最高境界呢!

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站在道的高度上來看待問題,看待人生、世事。所以!如果你站在道的高度上了,那麼!你就不會去與人爭論是非、對錯,也不會去聽孔丘與學生之間的談話等等了。

如果我們站在道的高度上,就沒有生死這個概念。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齊物論》裡,也就是在說“人生如夢”、瞿鵲子問長梧子的前面,也就是“方生方死”、“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那一段,莊子就已經講了生死了。

莊子是從道的角度來講生死的,而世人講的生死是從人的角度來講生死的。兩者的出點是不同的,境界也是不同的。一個站在道的高度上,一個是站在人的高度上。

在講“人生如夢”這裡,莊子已經降低標準了,從人的角度來講生死。

從道的角度講生死,是要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和境界上看待生死。而從人的角度來講生死,是讓我們去面對現實。

那麼?我們如何去面對生死呢?站在人的角度上去面對生死呢?

莊子說:我怎麼知道人們都貪戀地活著,他們的人生是不是就沒有困惑和苦惱了呢?我又怎麼知道人們都害怕死亡,他們的人生是不是就像走失的孩子不知道家在何處,不知道回家了呢?

這一段話的原文是: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

人都是要死的,我們無法迴避。

害怕死亡就像走失的孩子不知道家在何處,不知道回家了。死亡就是我們的家,人生的歸宿。

害怕死亡,難道我們還能不死嗎?

而貪戀的活著,難道我們就沒有困惑和苦惱了嗎?

貪戀的活著,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有錢的時候,我們有父母長輩的庇護。當我們不再年輕的時候,當我們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的時候,當我們沒有錢的時候,當我們失去依賴和照顧的時候,我們還會貪戀地活著嗎?

死亡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們又怎麼知道死後就不好呢?

就此!莊子又舉出了例子,說有一個叫麗姬的女人,她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兒,因為長得漂亮,晉國征伐麗戎時俘獲了她,沒有殺她。她當時哭得淚水浸透了衣襟,以為自己完蛋了;等到她進入晉國王宮,被寵為夫人跟晉侯同睡一床,吃著美味菜餚時,後悔當初那麼傷心地哭泣,差點錯過了好日子。

一個人害怕死亡,是不是像這個叫麗姬的女人呢?

所以!我們又怎麼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他們會不會後悔當初是那麼地貪生呢?我們又怎麼知道死後的生活是不是就不如活著的時候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