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
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
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
傳說中最長壽的人是彭祖,彭祖活了七百來歲,我們要是與他相比長壽,怎麼比?
其實!生命就一個過程而已!長壽與短壽又有什麼區別?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就等於完成你的使命了,有什麼可比的呢?
莊子講這一段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從中作出比較,感悟萬物的生命過程,人的生命過程跟萬物一樣,無論長壽與短壽,都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
人與萬物一樣,都只是一種適時而生、不適時而亡的物種。當人類不適宜在地球上居住了,當人類與其他物種一樣,到了滅亡的時候,當人類不存在了,人類與人類創造的所謂的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所謂地文化,都將隨之而去。
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所追求的文明、文化,對於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思呢?
不說那麼遠了,就說眼前。當我們死了,我們追求的一切對於我們還有什麼用呢?
活著!才是我們追求的,多餘的東東,多餘地追求,都沒有必要。快樂地活著,才是我們追求的,多餘的東東,多餘地追求,都沒有必要。
莊子《逍遙遊》的第一部分,講的就是境界。境界的不同,我們看待人生的觀點就不同。只有我們站在道的高度上,我們的人生才能真正地逍遙遊。
不然!我們就是蹦達在草叢、樹木之間的“蜩與學鳩”。我們的人生境界,所看見的世界就有限!
就拿現代社會的人來講,有不少人跟“蜩與學鳩”又有什麼不同呢?他們認為能掙到錢,擁有財富和榮耀,那就是人生。儘管在掙錢的時候不擇手段,背後被人罵無恥或者可憐。榮耀也只是表面上的,背後被人罵是假的。可他們認為這就是人生,他們要的是結果,是表面的東東:他們擁有了財富和榮耀。
看見別人追到美女、帥哥,(看見別人養小三、小白臉)他們(她們)也去追求,認為這就是人生。
看見別人有車有房、換新車換新大房,他們也去追求,認為這就是人生。
看見別人鑽了政策的空子,或者是掙了昧良心錢移民去了國外過暫時的享樂生活,他們也去追求,認為這就是人生。
看見別人拍幾千幾萬元的婚紗照,她們也要去拍,認為這就是人生。
看見大街上流傳流行什麼款式的衣服了,別人穿什麼新款式了,自己明明沒有能力去買,也不缺衣服穿,可還是要想盡辦法去買,他們認為這就是人生。
例子就不用一一例舉了,如果我們認為那就是人生的話?那我們就是莊子《逍遙遊》中的“蜩與學鳩”了。
本書來自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選:
本書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 657.第657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遙遊》之一)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