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棋盤前都有一名學子監的大儒坐鎮。可細細檢視,每個棋盤上都已經落好子了,並不是一盤完整的棋,而是殘局。
這一關考的是棋。
“今年元宵會試的規則比較簡單,誰能最快透過三大關卡,走出殿外就算獲勝。且每道關卡的時間不得超過三炷香的時間,各位學子,請吧。“
隨著第一柱香被燃起,朝陽殿中的學子紛紛開始選擇了自己的對手。
朝陽殿內,一番短暫的嘈雜聲後,大殿中只剩下了清脆的落子聲。
今年的會試確實是和往年大不一樣,這才第一關,就已經難倒了不少學子。棋盤上的局大多都是大儒平日間所下殘局,難度頗高。好在並不是要贏了棋局才算晉級。只要雙方相差不到十五手,都算合格,細細想了,這倒也不算太過苛求。
朝陽殿中的學子其中不乏棋道天才,有的人坐下不過五息時間就破開棋局,進入了下一場。而有的人則需要花費半柱香甚至一炷香的時辰方才解開。
“鎮,老師您輸了。”
李復面前的棋盤上,手持黑子的大儒看著幾乎鋪滿棋盤的白字,無奈的搖了搖頭,但臉上並沒有任何的不悅。很是欣慰的看白子所落之處。
“不錯,不錯。這盤棋我原本以為要到第七十六手時才能分出勝負,沒想到你竟然在第六十四手就將局面破開。落子之處皆暗蘊兵法之道。後生可畏啊。”大儒滿意的看著李復點了點頭,笑道。
李復對著大儒恭敬的行了一禮,走向了下一張帷幔
第二行帷幔中,掛著一排排八角燈籠,每一面上都張貼者一張小篆書寫的一句話,或一首詩詞。這是燈謎。
而每盞八角燈籠下都立著一位儒生,負責揭開謎底。
規則倒也簡單,但必須要猜對燈籠上八面燈謎方可過關。
李復隨意選了一盞燈籠,對著面前的儒生行了一禮。
“公子不必客氣,請吧。”儒生面無表情,微微欠身還禮道。
八角彩燈上,李復隨便挑了一面。上面寫著‘雨餘山色渾如睡’底下用隸書寫著‘猜一個字’
“雨餘山色渾如睡,這是雪字,先生,不知學生猜的對不對?”
李復笑道
“不錯,謎底的確是一個‘雪’字,請看下面。”
儒生點了點頭,撕開燈面上的彩紙,背後寫這一個“雪”字
李復掃了一眼這裡,發現這裡的燈謎並不算簡單,遠比元宵集會上的難猜了許多。但對自己來說,倒也不算什麼麻煩。
“少有天賦老必為,謎底是‘中庸’”
……………………..
“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這是一個秋字”
…………………….
不多時,李復就將七面燈謎盡數猜盡,但在最後一面上,思索了半柱香的時間。
“文君當壚,子牙臨溪。”
•這是《春秋繁露》上所記載的兩段事情,後人曾有過四次註釋,但卻有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是求同存異,另外一種是故作深沉。但李復記得曾經問過夫子,這兩種註釋哪一種是真確的,夫子當時並沒有回答李復,只是嗤之以鼻,淡淡的說了一句“沽名釣譽”李復當時不解,夫子後來也並未釋義。
李復想了想,開口道是‘沽名釣譽’”
儒生微微一徵,目光驚訝的望著李復,揭下燈謎上的材質,將其反了過來,上面寫的正是“沽名釣譽”四字。
“公子果然聰慧,《春秋繁露》關於這兩段典籍的註釋皆是錯誤,年前才有太宰大人親自重新修改過來,樣稿至今還未發行。沒想到公子能將此謎底猜出。看來下一關也難不倒公子了。”
儒生眼中露出異樣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