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前,停了一條車龍。楊子虛揭起柔軟的車幔,招呼李覆上車
片刻之後,浩浩蕩蕩的車龍往大理寺駛去。
長安街上車水馬龍,歡聲笑語不斷。從天空俯瞰而下,可以看到一輛輛馬車掛著學子監的標誌,從東都各處驛館、客棧向著大理寺前去。
出了長安街,入含光門後,東都西南角上那座硃紅色的府衙便就是大理寺所在。
大理寺乃是執掌大唐所有官員刑法之地,主要是受理大唐將、侯。官、貴。和天下官吏的彈劾之處。更是每年元宵會試初試的所在地。
八百年前,魏大人將此處設定為初試場地的目的就是警示天下學子,仕途之路亦有不可為之事。
經過一重重關卡,檢驗了數次腰牌,學子監的馬車才停在了大理寺前。
“大理寺已到,請參加會試的各位學子下車。“
大理寺前佑大的廣場上,龍武衛羅列,守備森嚴。在龍武衛前方,是一名名面無表情的大理寺官員,捂著手,默默得等待。
“各位學子,請依次到寺卿前的號箱取號,然後跟著大理寺衙役前往相對的考間。會試期間,不得喧譁,不得交頭接耳,不得舞弊,更不得隨意踏出考間。否則,褫奪會試資格。”
大理寺前,一位身著白色儒服的大儒站了出來,環顧大理寺廣場前眾多的學子,冷聲道。
“可千萬別再初試上翻船了啊!我聽我家老爺子說,這次元宵會試的初試很不簡單,是太宰大人親自出的考題。”楊子虛站在李復身旁,嘴唇微微蠕動,輕聲道。
李復扭頭看了一眼楊子虛,而後目光不自覺的轉到楊子虛的屁股上,強忍著心中的笑意。
楊子虛慢慢的朝著李復翻了個大白眼,一腦門子的黑線。咬牙道:“那該死的黑狗,回去就給它燉了!”
…………………..
大理寺內的考間空間還是比較充裕的,一張案子排在中間,一張小小的太師椅放在前。並不是太過於擁擠。每一個考間前都立著一位學子監的儒生,手持一炷長香,而一旁則是一個小小的香爐。已香為時間,香盡試停。
“天命乙亥年正月十五,承大唐人皇御旨,特為大唐諸位學子於大理寺內設元宵會試,辰時三刻會試開始!”
隨著學子監大儒的一聲令下,各個考間外的學子監儒生點燃了手中的香,插在香爐之中。
一張張試卷隨即由大理寺衙役發下。
李復坐在案前,閉目養神三息,而後睜開眼來。伸出手翻開試卷。李復有些緊張,歷來元宵會試中當屬初試最難。這一場幾將參加元宵會試的學子刷下七成左右。
而初試考的東西極為複雜,其題目包羅永珍。子、史、經、集無一不摻。不光如此,國策、兵法、修行中的法門皆有涉獵。
而且這次還是大唐的太宗親自出題,恐怕會比往年更加的難考。
不過…..李復看了一眼試卷愣住了。
這是?…..稻香村中李復由夫子教導了整整十五年,自打李復記事開始。就與夫子所收藏的那九千多本古籍相伴,無論是初夏秋冬,亦或是颳風下雨。夫子每日都讓李復研讀那滿屋子的書籍,九千多本書籍,李復背了整整十五年。期間每日還要抽出時間來跟隨夫子進行修行,所以在九歲之前就花費了許多精力去記下書中所寫的內容。
李復曾經問過夫子,讀書是為了什麼?夫子只是淡淡的回應李復:“記住,你只要記住書中所寫的內容,以後你自然就明白了。”
當時年幼的李復並不懂夫子的意思,就連剛剛李復對夫子的這句話也不甚理解,但看到了這張試卷,李復明白了。
試卷上的問題,李復都甚是眼熟。《抱朴子》內卷卷十八的釋意?自己曾經在七歲那年在一本古書上讀過,至今還印在腦海中。《武典》第三章第六小結的解法?李復也記得,自己在五歲的時候曾經在解過,但沒有解出,還被夫子罰了十大板子,這些考題,稻香村中的古籍上都有記載過。
李復很是欣喜,一眼掃過,這些題目有些是非常熟悉,有些還有著模糊的印象,但細細回想,那模糊的印象越來越清晰。李復拾起墨筆,開始在捲上快速的書寫…..
大道三千,可李復讀的典籍又何止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