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我和我的導師> 第2章 逢故人憑坐聊因緣 識舊面仗義執良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章 逢故人憑坐聊因緣 識舊面仗義執良言 (1 / 4)

話說秦大將桓齮取趙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次年東出上黨,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趙國後方,攻赤麗、宜安,直逼趙都城邯鄲,趙王急命李牧發兵救援。

一連幾日,李牧忙於整備三軍,部署大小事宜。這日黃昏時刻,諸事已畢,攜姬宗親率部下三萬精兵星夜馳往前線。

閒話少說,李牧率領大隊兵馬從雁門出發,披星戴月,徑往東南邯鄲方向行軍,次日清晨,已達晉陽境外,經過一夜長途跋涉,此時已是人困馬乏,李牧下令兵士安營紮寨,架灶起火,就地歇息。

李牧坐於戰馬之上,手持長鞭,遙指霧色朦朧晉陽城,對姬宗道:“賢弟可知前方城池”?

姬宗循著目光遠遠望去,但見一座城池依稀可見,自有一種雄偉凌厲之勢,俊悍不可方物,知是趙屬名城晉陽,應道:“莫不是晉陽古城”?

李牧道:“正是,原來賢弟已經知曉”。

姬宗道:“古城晉陽,天下聞名。”

李牧感慨道:“賢弟說地極是,早在虞夏年代,晉陽已建,矗立商周。幾百年前,天下分裂,此地歸晉,再過二百年,晉國衰敗,幾家分晉。在戰亂當中,趙王討賊有功,周天子便將這片肥沃土地賜予趙君,算是祖宗基業。其中大夫智伯早已心有不甘,垂涎此地已久,卻是勢單力薄,孤掌難鳴,魏貪婪,韓懦弱,智伯便鼓動魏韓聯合出兵攻打我趙國,水灌晉陽城,意欲亡我趙國,趙國軍民誓死抵抗數年,最終策反魏韓滅智氏,瓜分晉國,才有瞭如今七國雄霸”。

姬宗道:“舊地重遊,往事不堪回首”。

李牧道:“中原各國本是一家,指望華夏早日一統,結束戰亂,天下百姓永享太平”。

姬宗道:“正是”,隨李牧下馬入營。

李牧攜姬宗入帳休息片刻,已有密使來報:“桓齮大軍勢如破竹,邯鄲岌岌可危,趙王再詔急命,令李將軍速速增援”。李牧感知趙王心急如焚,戰事迫在眉睫,當即下令拔營起寨,領大軍於晉陽城中補充糧草,不敢休息,馬不停蹄,全速進軍。

一路青山綠水,兩人無暇多顧,無心賞玩,前方頻頻傳來惡報,李牧加快程序,行軍五日,與邯鄲派出趙軍於宜安會合後,與秦軍對峙。

李牧察看附近地形,多有山丘林木,兩軍隔河相望,獲悉秦軍雄兵十五萬,己方兵力共計八萬餘人,力量懸殊,且秦軍主導有利地形,對己十分不利。一來邯鄲報急,二則多日行軍,士兵疲憊,秦軍主將桓齮更是放出狠話,勢要半月之內攻破邯鄲,生擒趙王,看秦軍囂張氣焰,不能容忍,便欲造勢起兵,宣戰秦軍。李牧徵詢眾謀士智囊意見,皆言如此。再三思量,召姬宗問計。

李牧道:“秦軍飛揚跋扈,接連獲勝,如今屯兵邯鄲不足五十里地,顯有踏平邯鄲之意,邯鄲乃趙國之根本,亦為抵抗秦軍最後一道屏障,邯鄲破,則趙亡,我意欲與秦軍決一死戰,消滅敵志,賢弟認為如何”?

姬宗道:“大哥稍安勿躁,此舉甚是不妥,萬不可此時征討秦軍。一來秦軍連續勝利,士氣甚高,我軍多日征途,士兵疲憊,如倉促迎戰,勢難取勝,且邯鄲城中空虛,若此時宣戰秦軍,必露破綻,更陷邯鄲危亡之中;二則趙軍與秦軍兵力懸殊,冒然正面生死交鋒,無疑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大哥慎思”。

李牧道:“依賢弟之見,該當如何”?

姬宗道:“築壘固守,避免決戰,按兵不動,以逸待勞,俟敵疲憊,伺機反攻,”又道:“我軍屯兵秦軍後方,秦軍猶如芒刺在背,魚刺在喉,時時提心吊膽,顧慮戒備後方我軍力量,則不敢輕舉妄動,進軍邯鄲”。

李牧分析兩軍形勢,思索良久,已無其他良策實施,遂採取姬宗建議,伐木採石,建築高牆,兵士城中休養生息。秦軍數次城外挑釁,拒不出戰。

果不其然,一連數十日,秦軍只在城外吆喝,除了用惡毒話語恐嚇嚇唬李牧,無計可施,對邯鄲方面毫無動靜,李牧派哨探每日密切注視秦軍動向,不為秦軍所激,巋然不動。姬宗時常隨李牧軍營走動,與眾將士把酒言歡,憑坐暢談。

這天,李牧宰殺幾頭牛羊犒賞士兵,兵士們玩得興高采烈,忽有密探來報:“桓齮率大軍進攻肥下,肥下危在旦夕,趙王急命李牧發兵救援”。

李牧大吃一驚,肥下乃趙國咽喉之地,肥下一破,秦軍便可長驅直入進擊邯鄲,此等重大軍情,急召眾人計議。

自李牧於雁門發兵,與邯鄲趙軍會合後,同秦軍對峙已有數月,並未打過一仗,將領兵士一直蜷縮城中,心中多有怨氣,又遇今日軍情,早有兵將上奏:“桓齮奸詐之徒,趁我趙軍不備繞兵偷襲肥下,膽大妄為,將軍應立刻起兵,進軍肥下,討伐秦軍,讓秦兵一嘗趙兵厲害,知難而退”。

李牧道:“秦軍攻肥下,志在必得,肥下與邯鄲近在咫尺,邯鄲又陷危急,此去肥下甚遠,時間緊迫,該當如何施救”?

一人道:“將軍可先派一支精兵輕騎火速馳往肥下,秦兵見我趙軍前來,必然聞風喪膽,回戰我軍,無暇估計肥下,我軍只與秦軍盤旋些許時日,騰出時間來等到趙軍大隊兵馬趕到,便可一舉消滅秦軍,肥下得救,邯鄲無恙”。

李牧徘徊良久,轉身問姬宗道:“賢弟如何看待”?

姬宗淡然道:“此乃敵軍誘我深入上當之計,不必理會”。

那人駁道:“軍情已經探明,確實無誤,怎可視而不見”?

李牧問道:“賢弟有何良策”?

姬宗道:“一個字,等”,見李牧不解,分析道:“桓齮率主力攻打肥下,乃是障眼假象,意在誘使我軍前往救援,待我軍脫離營壘,長途勞累便可殲滅我軍於運動之中。敵攻而我救,是致於人,乃兵家所忌,且不論我方臨修城牆,土松石爛,桓齮尚且久攻不下,肥下乃百年城池,固若金湯,敵軍必然無可奈何,不能動之絲毫”。

那人阻道:“如此下去,趙軍豈不是縮頭烏龜,又要等到何年何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